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宋代这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2-2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肇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问题是:中国人是如何获得长达800余年的稳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在13世纪形成了一种平衡,并且在当时的思想、技术条件下达到了完美的程度。这种完美的平衡到了1920世纪,在经受了外界的剧烈破坏和撞击仍未完全打破。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现象。中国人为他们辉煌的过去而感到骄傲,大约也是很有道理的。”

——费正清《传统与变迁》


提取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8-31更新 | 303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2019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北宋时期与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朝、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北宋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并且双方最终达成和议,是为“澶渊之盟”、“庆历和议”,内容包括:与辽维持已有边界,与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北宋每年送给辽和西夏钱物,称为“岁币”、“岁赐”。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澶渊之盟”订立后……茶马互市,扩大了茶和马的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商品的交换。

——《中华文明地图》

“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觉得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要求:观点明晰;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初的统治者设计了一套概念全新的路制作为新的地方高级行政区划。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每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四个机构,分别负责地方财赋转输、监察司法、粮食储备和平抑物价、治安边防。四司长官地位相侔,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与官员,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中央部门。朝廷规定诸司若有违法不公行为,要互相举报。这些官员还负责对所辖地方官吏进行行政监督。各路或所辖州的情况,知州和诸司都要独立向朝廷汇报。北宋中期后,州县的各项权力逐渐转移于诸司之手.时人评价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朱熹则感慨说,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根据材料概括宋代路制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这一制度设计。
2021-09-13更新 | 307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2021届高三11月调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末至清代间气候与战争、朝代更替的关系表

——摘编自章典等著《气候变化与中国的战争、社会动乱和朝代变迁》


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中一个时期分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影响。(要求:信息提取准确;史论结合)
2021-08-26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八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一些前辈学者对于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社会文化意义有一些基本的估计,严复就说过,如果要研究人心和政治风俗的变化,那么赵宋一代的历史是特别值得注意的。陈寅恪、王国维也都在他们的著述里反复强调宋代对于中国历史的深远意义。讲到中国古今的社会之变,每一个朝代都会有变化,但是最重要的变化是在宋代。日本的佐竹靖彦先生,在他讲宋元时代史的基本问题的概要时说“社会构造的变化、文化状态的变化,在宋代都有非常明显的突出的表现”。但从社会发展角度而言,宋朝也常被称之为“积贫积弱”的王朝。宋朝“积弱”之说本自宋人,也是元明清乃至民国和改革开放以前较为一致的看法,并非因20世纪初中国受帝国主义国家欺凌才被特别提出。宋朝“积弱”也不意味着宋人不能打仗,实际上从战争的防御战角度来说,宋人反击辽西夏金元的“侵略”还是卓有成效的,但宋朝“积弱”不能简单地归咎为军事能力的强大与否,而是统治者主观运用客观实力水平较为低下的一种反映。

——摘编自邓小南《游于艺:宋代的忧患与繁荣》、李华瑞《宋朝“积弱说”再认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任一个观点。(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重文轻武是宋朝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还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将“重文轻武”立为基本国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写明观点,观点合理,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2020-12-22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高中部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宋朝历史地位学术界有不同评价。第一种是“积贫积弱说”,如钱穆主张宋朝是“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第二种是“造极之世说”,如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他认为宋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登峰造极的时代。两说在学术界各有拥趸,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造极之世说”飞速崛起,大有取代“积贫积弱说”的趋势,许多学者均对宋代的历史地位给予很高的评价。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积贫积弱说”与“造极之世说”只是宋朝的正反两面,并无任何冲突。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民国以降两宋评价的嬗变与纠结》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上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观点加以论证。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前人们常说:宋朝的历史太窝囊。其实,两宋历史有其很不窝囊、很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荣、引以自豪的一面……一讲到宋代,就贬就抑:积贫积弱。其实,宋代弱而不贫。如果一定要说宋代贫,也仅仅是指其中央政府在一段时期内财政比较困难。有宋一代“革命”多。某些学者将宋代石炭即煤的广泛使用并运用于冶炼称为“煤铁革命”或“燃料革命”,其实质为能源革命;将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大幅度提高称为“农业革命”;将城市面貌大改观,坊市制度的打破,商品交易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不再受限制称为“商业革命”;将纸币的产生称为“金融革命”;将印刷技术的提高以及所引起的书籍逐渐普及称为“印刷革命”。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使用“革命”一词是否恰当,人们可以提出质疑。但很难否定宋代在不少领域的较大发展,有的领域甚至可以用“突飞猛进”一词来形容。积贫积弱之说实不可取。

——摘编自张邦炜《瞻前顾后看宋代》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的“祖宗之法”,不是由固定条款构成的成文法典,而是一组动态累积汇聚而成的综合体:其中既包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包括统治者应该循守的治事态度;既包括贯彻制衡精神的政策措施,也包括不同层次的具体章程。其原则,其实质,正如宋太宗即位诏书所说,可以概括为“事为之防,曲为之制”。或许可以说,宋代立国的基本精神,正是“防弊之政”。其设范立制的立足点,在于防止前车之鉴的复现。

——摘自邓小南《宋代“祖宗之法”治国得失考》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宋代的祖宗之法”,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加以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全面)
2020-08-15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