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宋时期,人才辈出,群才璀璨。如谏官方面有唐介、包拯、吕诲云诸人名垂青史;武将方面有狄青、岳飞、韩琦诸人扬名异域;文学方面,有奉旨填词的柳永,有秾丽别致的“闲愁词人”晏殊,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史家方面有刘恕、曾公亮、宋祁、司马光这些大手笔;书法方面有黄庭坚、蔡襄等一班字若珠玑的大家;在哲学上有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重振儒学;在书法艺术方面有黄庭坚、蔡襄,将宋意发挥得淋漓尽致,至今学子犹受其艺术法乳熏陶。科技方面有大发明家毕升……

——摘编自《解码国学》

结合时代背景,围绕两宋时期“人才辈出”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要求:表述成文,解释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在传统中国,边疆是尚未或者正在驯化中的地方,边疆问题其实是央地关系的次生形态。从唐至宋,我们看到了两种边疆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它们的实施结果:①唐代的藩镇模式,后引发了安史之乱。②宋朝建立了一个极端的分权模式,后导致北宋积贫积弱。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阅读材料,请选择两种边疆治理模式中的其中一种,并结合所学,指出采用该模式的缘由并对其影响进行简要评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人都卑视宋朝,称之为“弱宋”。殊不知宋朝处境的困难,较之汉唐,不知要增加多少倍。一则是……西边由山西大同往南,尚有雁门关一条内线可守。而东边河北则只有居庸关到山海关一条外线。逾此向南,从北平保定直到黄河北岸,地势平坦,更无阻塞。宋代的国防形势实太削弱。二则宋代东有辽,西有夏,这两国都是马和铁的最要出产区。中国对付北方,必用骑兵,而训练大队骑兵,根本条件不够……所以宋朝要宋朝在此情况下,应付辽、夏,前后维持了一百六十年的长期,实在比汉唐困难得多。

后来金国南侵,也只占领了黄河两岸,没有能过长江。南宋虽弱,还能保住了半个中国……蒙古人用兵,世界罕有其匹……然他们所遇到的最大敌人,还是中国。那时中国早分成三个国家:北是金,西是夏,南是宋。而蒙古南犯,自成吉斯汗至忽必烈,前后五代七十八年……蒙古武力亦为吞并中国消耗极巨,宋亡而蒙古亦趋衰弱,未到一百年,仍为汉族驱逐出塞。整个蒙古帝帝国的衰亡,主要还是在中国开始。

——钱穆《中国历史精神·第四讲:中国历史上的国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宋朝强弱提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料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2-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中国”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这个共同体之内,最主要的互应变量,至少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向。政治范围内,包括政权的性质和行政的结构;经济范围内,包括生产方式、生产力和资源的分配;文化范围内,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宗教组织;社会范围内,包括社会阶层、社会结构,尤其注重精英阶层的作用。这四个方面交叉影响,互相制衡,总的结果呈现为复杂共同体本身的强弱、盛衰和聚散。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请围绕“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的交叉影响,推动‘中国’发展”这个主题,任选一个历史阶段,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至少两个方面,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示例
主题:宋元时期政治与思想文化的交叉影响推动“中国”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的演绎

时期观点
南宋至清朝中期
范冲等人修定的《神宗实录》宋孝宗时期修撰的《四朝国史》元朝编修的《宋史》三部官修史书认为王安石变法“变乱祖宗法度”,以至“祸国殃民”,将诸多新法视为“聚敛至术”,理财思想视为兴利之道,“弱民兴利”
晚清至民国时期
龚自珍推崇王安石,认为“荆公(王安石)受谤七百有余年”;梁启超评价王安石是“三代以下唯一完人”,青苗法和市易法实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雏形,免役法则“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孙中山认为王安石的“权制兼并,均济贫乏”思想与民生思想相为吻合
新中国建立后
漆侠等学者称赞王安石是改良主义者和革新派斗士,“宋代的社会生产,在整个封建时代居于两个马鞍形的最高峰,王安石变法时期的社会生产,则居于这个最高峰的最高点”

——摘编自夏莺《王安石变法的历史演绎及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演绎作出解释。(要求: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3-12-19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九师联盟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中)(五)历史试题试题
23-24高一上·山东青岛·期中
论述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制度与治理

初,上既诛李筠及重进,一日,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无复言,吾已喻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大祖·建隆二年》


【注释】李筠及重进:北宋初年,原后周大将李筠和李重进反叛,被宋太祖平定。
结合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史实,以“制度与治理”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2-04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局属学校、青西、胶州等地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宋为何将临安作为行都?

材料一   


说明:严格意义上讲,临安仅是南宋的一个行在,即临时安置之地。南宋的法定首都依然是东京开封。

材料二   若乃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资富贵之娱者,惟金陵、钱塘,然二邦皆僭窃于乱世。及圣宋受命,海内为一,金陵以后服见诛,今其江山虽在,而颓垣废址,荒烟野草,过而览者,莫不为之踌躇而凄怆。独钱塘自五代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蔼之间,可谓盛矣!

——【北宋】欧阳修《有美堂记》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南宋政权将临安作为行都的战略考量进行合理说明。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断绝,这与我们保持了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密切相关。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分别是:郡县制度,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这四大制度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

结合北宋时期的史实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理解。
2023-11-27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普高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变法评价面面观

20世纪初,梁启超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称赞王安石变法“实为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总之,他认为,“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

20世纪3040年代,史学家对王安石变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范文澜认为变法“急需加强军备”;钱穆提出变法“冗官不革,政治绝无可以推行之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史学工作者把王安石变法置于宋代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指出王安石的新法代表着地主阶级的利益,在维护宋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同时,还推动了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20世纪80年代,私有制取得了一定的合法性。研究者批评青苗法、免役法、市役法等摧抑兼并的措施“实质上是国家运用政权力量来排斥一般兼并而自为兼并”,“经济政策上的倒退,最主要表现为政府对经济事务的强权干预”,变法“对民间工商业发展极为不利”,而且加重了贫民的经济负担。

——摘编自何文国《王安石变法评价面面观》等


材料从不同视角对王安石变法进行了评价,任选其中两个视角,进行合理解释。
2023-11-2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评价宋朝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他对于宋朝的文化地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言语间也透露出他对文化盛世宋朝的向往。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在谈到宋代时也曾感慨道:“谈到十一世纪,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散文家余秋雨也曾坦言:“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名人眼中的宋朝盛世


阅读材料,自拟题目,结合宋朝历史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论证。(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论证充分)
2023-11-2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