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北宋时期名臣、史学家范祖禹指出:“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 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这说明宋初的政治制度(     
A.地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B.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定
C.增强了军队的作战能力D.一定程度上影响行政效率-
2 . 宋朝时,县的长官称为知县或县令,知县或县令主管一方民政、司法和财政,如地方驻有军队,则兼任兵马都监或监押。知县下设县丞,为知县之下的副长官。县丞之下有主簿,主管本县出纳财物。主簿之下置县尉之官,主管阅习弓手、维持治安、巡捕盗贼等。这一制度设计旨在(    
A.规范基层治理形式B.稳定基层社会秩序
C.强化对地方的管理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两宋时期,经济繁荣,北部边境却边患严重,统治频现危机,其主要原因是(     
A.宋初政策调整的弊端B.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C.北方少数民族的崛起D.经济重心向南移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下面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 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2019-01-30更新 | 1048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乐山沫若中学高一12月考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宋时期,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

材料一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

材料二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格信息反映的经济现象。

材料三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的历史意义。
2022-09-2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北宋设立中书门下主管行政,枢密院主管军政,三司主管财政,三者互不统属,其目的是
A.削弱王国势力
B.强化节度使权力
C.加强君主专制
D.废除丞相制度
2019-04-04更新 | 606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朝后期藩镇林立,军人掌权,宋朝则“反其弊,使内外皆柔”,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以下不属于此方针的是(     
A.罢免宿将兵权B.用文官担任三司长官
C.大力提倡文治D.扩大科举规模
9 .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代初设通判之时,职权几与知州、知府无异,名为佐官,实际是共同负责,甚至还是知州、知府的监视者。”由此可推断当时通判
A.主抓地方司法刑狱案件B.掌握地方经济财政大权
C.单独掌管地方行政事务D.兼地方行政和监察职权
2021-01-10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否则,便不符合“国体”。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这表明,宋代中枢机构(     
A.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B.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
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D.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
2023-11-16更新 | 66次组卷 | 43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北师大广安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