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北宋时,宰相和枢密院各掌文武二柄,彼此牵制。只有当战事爆发的时候,宰相才会兼任枢密院长官,兼具文武大权于一身。进入南宋后,出现了宰相长期兼任枢密院长官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A.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B.北宋冗官问题弊端显露
C.南宋面临国防压力更大D.宰相权力反弹威胁皇权
2021-12-23更新 | 1053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北宋仁宗中期,士大夫政治走向成熟,皇帝负责最后裁决,具体行政事务由代表“天下”的士大夫为主体的各个机构分工完成,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权力体系。据此可知,这一体系出现的思想渊源是(     
A.儒家仁政的政治理想B.重文轻武的制度设计
C.君臣平等的制衡观念D.科举提高了官员素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反映了宋代(     

宋代官吏考核机构图
A.层层考核杜绝徇私舞弊B.分化事权导致机构臃肿
C.兼顾集权与考核的实效D.高度专制造成政风因循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文献记载,宋太祖第一次前往相国寺时,曾向僧人请教礼节,僧人主张“见(现)在佛不拜过去佛”,欧阳修认为此言“虽类俳优,然适会上意”,帝王礼佛不拜由此成为宋代定制。由此可知,北宋时期(     
A.帝王采取文化专制政策B.佛教发展受制于现实政治
C.宫廷礼制深受佛教影响D.官方哲学吸收了佛教因素
2023-12-24更新 | 30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表是宋太祖和宋太宗时关于参知政事职权的描述。这可用于说明(        
宋初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殿廷别设砖位于宰相后
太祖开宝六年与宰相轮流知印、押班、奏事
太宗至道元年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其位砖先异位,宜合而为一,遇宰相、使相视事及商议军国政事,并得升都堂(政事堂)
A.皇权的加强B.行政效率降低C.财权的分化D.宰相沦为虚职
2023-05-05更新 | 27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适应考(二)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宋朝行政体制中,向有“州郡为本,县为末”的理念。北宋徽宗以后,县赋税负担沉重,士人多不愿出任县令之职。南宋与金对峙过程中,众将领兼领地方诸路财权,分割朝廷在地方的财利,逐渐形成地方财政分权的严峻局面。南宋绍兴六年(1136),宋高宗下诏选浙西十四县、浙东九县、江东八县、江西四县、福建四县和湖南一县,合称“四十大邑”。四十大邑的知县多由政事堂直接任命,并给予其州通判的待遇。以此为契机,政府明文规定“不任县令不除(担任)监察御史”“初改(提升)官人必作令(县令),谓之须入”,并禁止在县一级增税。此后,县级行政逐步作为南宋官僚群体施展抱负的晋阶之地。秦汉以来以郡为地方行政中心的状况逐渐改变。

——据吴业国《南宋“四十大邑”考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四十大邑”改革内容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四十大邑”改革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南宋时,“凡进实录,宰臣率史官诣崇政殿以献”,后置礼仪使,逐渐形成一套庄严肃穆而又极其繁琐的“进书仪”:皇帝服靴袍御殿,焚香、礼拜、受书等。配有“进书仪”的进呈书籍皆与皇帝密切相关,是皇帝向天下臣民宣示继承先朝政治遗产,开启本朝治道之举。此举的用意在于
A.维护等级秩序B.重视对文化的传承
C.突出君主有为D.确立理学正统地位
2021-12-13更新 | 51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8 . 与内地武人节度使不同,边将权力极大。如宋太祖派遣士兵前往郭进(某边将)驻地时,总不忘警告他们:“汝辈当谨奉法,我犹赦汝,郭进杀汝矣”。这反映了宋初
A.崇文抑武并未施行B.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C.武将尚有政治空间D.武人干政目无法纪
2021-04-21更新 | 737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宋)天圣进士,英宗朝官至三司使的蔡襄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这反映了宋代
A.重文轻武是社会主流B.加强统治的独特措施
C.经世致用已深入人心D.科举是选官唯一途径
10 . 宋太祖定下了“誓不诛大臣”的誓约。南宋时士大夫们引用的“誓约”从“誓不诛大臣、言官”到“誓不杀大臣及言事官”,再到“誓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誓约的变化(     
A.说明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B.证明宋代从不诛杀文人
C.反映谏官地位得到迅速提高D.带有士大夫政治的痕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