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0 道试题
1 . 有史书称宋代“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人议论未定,兵已渡河”。这表明宋代(     
A.分权制度弊端日重B.士大夫缺乏治国经验
C.国家财政趋于困难D.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赵)普曰:“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上(宋太祖)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摘自北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

“节镇太重,君弱臣强”是汉唐两代留下的最为惨痛和深重的历史教训,这一教训,如同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时刻警醒着赵宋君臣。

——摘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材料二在地方治理的中间环节的设置和管理上,赵宋王朝……创建了路制。每路设四个机构,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形成“婚田、税赋则隶之转运,狱讼、经总则隶之提刑,常平、茶盐则隶之提举,兵将、盗贼则隶之安抚”的分工格局……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相侔,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和官员,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中央部门,办公地点也不在同一州内……所以,终两宋之世三百余年,中央始终能够维持政权统一和政局稳定,地方上没有出现足以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可以说,路级机构分权制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摘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用东汉末年、唐朝中期以后的相关史实论述“节镇太重,君弱臣强”留下的“最为惨痛和深重的历史教训”。
(2)在两宋三百余年的历史中,中央政权相对统一和稳定。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路级机构分权制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宋代地方治理上“分权制衡”做法被明、清所继承,结合明、清相关制度加以说明。
2022-12-2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摘编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材料三   晋、南北朝三百年中…其大成就有四焉,而皆与民族之动荡移徙有关,故民族之移徙,实此时代中最大之事也。四者惟何?一曰二曰……三曰山间异族之同化。四曰长江流域之开辟。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为加强皇权,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什么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地图及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特征。
(3)根据所学,说明材料三中“山间异族之同化”“长江流域之开辟”的历史影响。
2022-12-19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河北衡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4 .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各项中属于北宋进行相权调整的举措是 (     
A.颁布推恩令B.文官担任知州
C.设参知政事D.地方精锐编入禁军
2022-12-1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测历史试题
5 . 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史学集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历史影响。
2022-12-1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王朝结束了唐末五代长期纷争的历史局面,使统一局面成为历史主流,这种统一局面的维持与宋朝确立的文官治国体制有很大关系。在宋代的行政体制中,州级政权是中央治理地方的桥梁,它既是一个正式的和完整的地方财政体系,也是地方最重要的司法审判体系,还是有效地贯彻中央政策法令、维持地方统治秩序的关键环节。在州级政权体系中,知州(府、军、监)是长官,通判是副长官……通判除同判郡政外,还监督、制约知州,不带军职,专门负贵州中重要的钱谷收纳,这种安排对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是有利的。

——摘编自苗书梅《宋代州级属官体制初探》

材料二   元代行省长官及其下属官员“受命于朝而后仕”,按照规定,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元朝中央政府还从军事权上控制行省长官调动军队的权力;从财政权上控制行省70%的财赋收入;从司法权上审查行省的大案、要案;从监察权上强化对行省长官的监督。综上所述,元代加强对行省的控制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使元代“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

——摘编自赵旭国《也谈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兼与范红军先生商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地方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的表现。
7 . 制度创设与调整

(1)依据所学,说出上述三幅图片分别的制度。
图一:______________图二:______________图三:______________(填写相应的制度名称)。其中,字母A所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制度填入框内相应划线处,完成提纲。(特别提醒:回答时要标出序号,填写制度名称:

选官制度

汉朝

(1)__________为主

曹魏

创立(2)__________

隋唐

形成(3)__________

赋税制度

南北朝

(4)__________

唐朝

(5)____________________(2个)

(3)有学者认为,从图一到图二图三的演变,是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参考示意图,你认为这里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2-12-1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战事稀少,社会环境较为安定。在此期间,南方逐渐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政权偏安一方,南方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此时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上都得到了巨大发展,已达到一定的发达水平,农业生产甚至超过北方。此外,自唐至宋元,状元的分布有明显向南推移的趋势。到了元代,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甚至开发前所未有、规模浩大的滑运和海运,也足见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和其影响力。

——摘编自商字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影响分析》

材料二 宋朝:“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关于宋朝历史地位,学术界有不同评价。第一种是“积贫积弱说”,如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第二种是“造极之世说”,如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民国以降两宋评价的嬗变与纠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对宋元产生的影响。
(2)这两位学者对宋朝的评价矛盾吗?说明理由。
2022-12-1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高新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宋太祖说:“可以利百代者,惟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一遇凶岁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禁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这一举措的消极影响是(     
A.诱发了灾民起义B.助长了懒惰的世风C.加剧了藩镇割据D.削弱了禁军战斗力
2022-12-14更新 | 14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调研第二次测试历史试题
10 . 宋太祖让宰相赵普拟定某官缺名单,宋太祖讨厌此人,把名单撕了。下次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浆糊黏贴了递给太祖,赵普说暂无别人合适,太祖无奈只得同意。材料反映了(     
A.宋初相权凌驾于皇权之上B.官僚政治传统影响君主行为
C.皇权与相权既斗争又依存D.宋初官员的任免具有随意性
2022-12-1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