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0 道试题
1 . 宋太祖时选练禁军作为作战的精锐,全国有禁军193000人。仁宗对西夏用兵,禁军激增到806000人,军队规模空前庞大。这种急剧变化最有可能(     
A.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B.出现冗兵、冗费
C.增强对社会的控制力D.消除了周边政权威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转运使是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北宋前期,转运使职权扩大,实际上成为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掌管一路的财赋、监察等。宋代转运使职能的变化(     
A.结束了节度使各自为政的局面B.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C.扭转了政府长期的“冗费”局面D.使得知州权力基本被架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鉴于唐朝后期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使职官间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等《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材料二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军队布置、调动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

——摘编自李治安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宋初中央政府对地方采取“制约机制”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元朝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4 . (三)宋太祖改革的影响

某教师为学生作有关宋太祖改革的专题讲座,教师首先出示了材料一:

材料一: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马端临《文献通考》

1.教师提问: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太祖改革的影响?
学生回答

接着,教师出示了材料二: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2.教师提问:通过这则追加的材料,还可以看到宋太祖改革的哪一影响?
学生回答

然后教师又出示了材料三:

材料三:我太祖皇帝应天顺人,受禅于周,广南、江南、荆湖、西川, 一举而下,罢诸侯之 兵,革五代之暴,垂八十年,天下无祸乱之忧。

——《范仲淹年谱》

3.教师提问:材料三可与上述哪则材料相佐证?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
4.老师启发:综合上述材料,陈述你眼中“宋太祖改革的影响”,并从证据的角度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
2022-12-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诏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

——【北宋】苏洵《嘉祐集》卷1

材料二   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与六部平行,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清代前期理藩院还兼管中外交涉事宜,为使管理规范化,制订并不断修订补充《理藩院则例》《回疆则例》等法规,通令实施。在地方,在加强中央集权,保证政令统一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俗而治,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制,而不强求划一。如东北三省为将军制下的州县、八旗并存制;内外蒙古为盟旗制;新疆为将军辖下的伯克、州县、札萨克。西藏以达赖和驻藏大臣协同管理噶厦政府制;西南地区改土归流酌情保留土司制;台湾为隶属福建的府州县制。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北宋和清朝国家管理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和清朝国家管理制度的相同作用。
2022-12-1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朝时的科举考试,录取人数极为有限,“秀异之贡,不过十数”。唐朝也是如此,每榜不过录取一二十人;而且,由于允许“公荐”,这寥寥可数的一二十个录取名额,也多数被世家子弟占据。《旧唐书》所载:从唐肃宗到唐代末年之间的人物,大约有将近十分之七出自名族和公卿子弟,出身于寒素者不及七分之一,如果以宰辅的家世作比较,两者的比例更加悬殊(80%:7%)。

——摘编自梁庚尧《宋代科举社会》《旧唐书》等

材料二宋代是历史上第一个全面通过科举取士的王朝,每榜录取的进士数目扩大了10倍以上。宋太宗认为,“势家不宜与孤寒竞进”。宋朝科举先后推行锁院制、封弥制与誊录制。于是,两宋三百余年,总共通过科举考试录取进士及诸科登科人数超过10万名,是唐一五代登科总人数的近10倍、元代的近100倍、明代的近4倍、清代的3.8倍。在这10万多名宋朝进士中,布衣出身之人超过半数。

——摘编自《登科录》《宋史》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的统治者。根据材料一,分析隋朝和唐朝科举制的异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科举制主要发展之处,并简评宋朝的科举制度。
2022-12-1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春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宋神宗置提举常平司,掌常平、义仓、坊场(交易场所,政府抽税)水利之法、兼察官吏贤否,又置提举茶盐司,专掌茶盐事。据此可知,北宋(     
A.开始建立常平仓制度B.地方机构彼此制约
C.地方上依事务设官分权D.监察实现台谏合一
8 . 【阶段特征】
政治政治格局____逐步走向____
①北宋与________的对峙。
②南宋与________对峙。
③元朝统一
问题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
各种社会问题
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
①北宋:____、崇文抑武、守内虚外。
②元:进行有效的____治理,行省和边疆治理
影响成效隐患并存,影响深远
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
①民族融合渠道:
____、遣史、____、经贸、____
②元朝出现新的民族:____
是中华民族____格局发展的重要阶段
经济经济结构农工商水平超越前代表现自耕农衰退
民营手工业发展
对外贸易繁荣
经济格局南宋时,____完成。
元朝时,南北方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交通运输、人口分布、人才结构、教育状况、民族关系、生态环境
社会流动____淡化
②社会成员地位趋于____
③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____
原因____政策变化。
____发展。
____制度调整。
④社会动荡。
____的衰落
思想科技科技文明成绩突出对世界进步有重要作用活字印刷、指南针、航海、火器
思想重塑____秩序
树立基本价值观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文学艺术文学出现新题材、世俗文学兴盛
艺术成就高
话本、宋词、元曲、杂居、书法

2022-12-0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笔记06宋元时期-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中国古代史超清脉络期末复习必备笔记(统编版)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的分封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中案。“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结合材料一、指出西周和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举措并分析其共同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西周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发展趋势。
10 .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将宋代视为“看不见篡夺”的时代。他说:“在唐以前的中世,强有力的贵族一旦压倒皇室,就要发生篡夺,宋以后,便看不见篡夺了,天子的地位非常稳定。”宫崎市定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可能是,宋代(     
A.杯酒释兵权,专制皇权达到顶峰B.采用二府三司制,维护君主权威
C.设监察御史,有完美的监察体系D.设置军镇节度使,加强了边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