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7 道试题
1 .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     
A.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B.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C.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边疆地区D.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2 . 宋代路、州、县三个层级具有上下领属关系,但路一级诸监司(帅、漕、宪、仓)互相牵制,事权分化,区划交叉,中心分离,没有单一的权力机构。可见,宋代地方制度 (     
A.基于藩镇体制框架适度优化B.制约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
C.形成更有效的地方治理模式D.消除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
2023-07-30更新 | 565次组卷 | 26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宋太祖号召“武臣尽读书”,许诺“宰相须用读书人”,表示“事业付之书生”,立誓“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从制度上提高进士授官品级,任用文臣出任地方行政长官。这些举措反映出宋朝(     
A.加强对文化教育的控制B.守内虚外的管理策略
C.吸取了前朝的历史教训D.分化事权的政治智慧
4 . 如表是中国古代大事年表(局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时间事件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
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
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传统农耕社会瓦解
C.变法改革成为潮流D.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5 . 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设立参知政事,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设立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地位与宰相相等;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三司担任,其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宋太祖的举措(     
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建立B.推动了中央决策体系日臻完备
C.有利于加强皇帝对朝政的掌控D.提高了文官和士人的政治地位
2023-07-27更新 | 26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宋朝建立后,将藩镇侵夺的权力还给地方政府,取消了镇将逐捕乡村“盗贼”的权力;复置县制,强调县令、县尉对乡村治安的责任;保留巡检,作为州县之外的捕盗专官。这一制度设置旨在(   
A.完善基层治理体系B.消除藩镇割据基础
C.维护社会秩序稳定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7 . 北宋初年设立的某官职的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该官职名称及设置目的分别是(     
A.通判:加强中央集权B.知州;增加地方财政开支
C.知县:减轻地方军费D.宰相: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2023-07-26更新 | 577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宋初惩晚唐五代以来藩镇坐大、对抗朝廷之弊,实行“强干弱枝”政策,结果以削弱藩镇为目标的“强干弱枝”战略,反而将州县从藩镇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一度恢复了自主权。材料意在说明,宋初(       
A.地方具有一定活力B.州县财政匮乏
C.政府政策效果不佳D.中央过度集权
9 . 唐代科举放榜之后,进士需先拜谒宰相;宋太祖颁布诏书:“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皆不得呼举官为恩师、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该禁令(     
A.遏制了结党营私B.有利于君主权力加强
C.维护了社会公平D.规范了科举考试程序
10 . 据《宋史》载:“(宋太祖)立更戍法,使(士兵)往来道路,以习勤苦,均劳逸。故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堕。”据此可推知,更戍法实行的前提是(       
A.边境危机的缓解B.募兵政策的实施
C.财政收入的增长D.国家统一的实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