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两宋官僚系统官员职数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时间北宋初
(960年)
景德
(1004-1007年)
皇佑
(1049-1053年)
南宋庆元
(1195—1201年)
职数(人)五千一万多两万多四万余
A.专制制度不断强化B.乡村基层治理增强
C.统治范围日益扩大D.世家大族荫袭严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太祖继承唐代的道制同时设路,路属于半监察区半行政区。宋太宗按天下土地形势,分路而治,始分全国为15路:“边防、盗贼、刑讼、金谷、按廉之任,皆委于转运使”,这样主掌财赋监察的转运使大有成为节度使的苗头。宋真宗增设提点刑狱司和安抚使司,分管一路司法与军政。宋神宗时又设提举常平司主管常平仓、市场等。四司互不统属,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分别隶属于中央部门,办公地点也不在同一州内。为防止诸司徇私舞弊还颁布了《诸路监司互查法》。宋代路制的创新,化解了地方割据导致国家分裂的弊病,它的分权精神和运行原理,成为后来行省制度的蓝本。

——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路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路制改革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三个时代,中国人特别热衷讨论“中国”。第一个时代是北宋,关于“正统论”的讨论在当时非常热闹。第二个时代,也就是20世纪上半叶,这段时间热衷讨论“中国”和“中华民族”。第三个时代,应该就是当下,现在中国崛起。需要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我们要重新认识历史中国是怎么样的?第二、要认识现在我们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第三、要认识中国未来要如何和世界相处?

——摘编自葛兆光《什么时代中国要讨论“何为中国”》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时代或者多个时代,对学者的观点进行解读。(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4 . 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之初,宋太祖鉴于晚唐、五代十国时期的教训,认识到了藩镇割据的危害性,对节度使“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逐步收回了节度使的权力,由中央直接统辖州、府、军、监。这样,宋初的政府层级体制实际上又变成了州县二级制。但由于州、府、军、监数量过多,中央政府管理幅度太大,需要对管理层次进行调整,于是又在州、府之上增设转运使提刑按察使、安抚使和提举常平使,这些“使”的管辖区域也称为“路”。当然,宋朝设立的“路”并不是一级行政区,而是中央在地方的派出机构。各路官员均由皇帝直接任命,对皇帝负责,彼此互不统属。各种“使”只是在财政、刑罚、监察、仓储等方面分别履行某种单一职能,他们所管辖的“路”在区域划分上也并非彼此一致。故宋代的路只是介乎行政区域监察区之间的一种安排,而不能作为一级完整的实体政府切实地控制一个地方。从权力的分配来讲,可以把宋代的这种“条块结合”的政府层级体制称为二级半制或虚三级制。

——摘编自《地方政府层级改革研究》

材料二   美国州宪法一般规定,州行政部门由州长、副州长、州务卿、州大法官和委员会主席及其他官员组成,长为州政府首脑。各州对州长参选和任职资格要求都大不相同,但一般来说都要具备选民资格、为美国公民、30岁以上及在本州居住五年以上的时间等条件。州长任期一般为2至4年,大约一半的州对州长强加了两届任期的限制,弗吉尼亚、肯塔基、密西西比三州则规定州长只任一届。尽管存在对权力集中的忧虑,美国现代化的趋势还是增强了州长的权威。作为州执法部门的首席官员,州长为保证“法律的忠实执行”,一般拥有任命政府高级官员、制定财政预算、发布行政命令、提出立法建议和否决州议会通过的法案等权力。州长职位提供了天字第一号讲坛,从而允许了州长在政策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甚至可作为通往总统宝座的铺路石。因此,州长选举往往更吸引全国人民的注意。

——摘编自《英美地方政府治理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地方管理的措施,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北宋与近代美国在地方行政管理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5 . 德国历史学家迪特·库恩在一本书中写道“一个新阶级----士大夫阶级----出现了,他们决心承担起重塑中国传统的责任。”书中所述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2024-03-03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6 . 宋代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使分理行政、军政、财政,原则上各自行使独立职权。中书门下是正副宰相集体处理政事的最高行政机构。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太祖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副相,是宰相之辅佐。这反映出宋代中央官制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B.抑制了宰相行政办事权
C.分化了中央的军政财权D.加强了专制主义皇权
7 . 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否则,便不符合“国体”。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这表明,宋代中枢机构(     
A.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B.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
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D.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
2023-11-16更新 | 64次组卷 | 4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宋初年,为分散宰相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是(     
A.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B.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C.“杯酒释兵权”D.设十三州刺史
9 . 宋代另设“审官院”,分为东西两院,对官员进行考课铨注,东院负责文官,西院负责武官。又别置“三班院”,来铨衡内廷供奉及殿直官。据此可推知,宋代
A.机构办事效率低下B.选官方式发生变化
C.重文轻武名不符实D.相权被进一步分化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赵普是太祖、太宗两朝的宰相。宋太祖时期,赵普认为当时要务在“定天下”,主张以安抚民众为重。他经常引用《论语》,对《尚书》《礼记》和《左传》等典籍也有所征引。在日常工作中,他对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瓮满辄出而焚之”;还与枢密使李崇矩结为姻亲,与宗正赵孚勾结庇护违法者,引发太祖不满而被罢免。宋太宗时期,赵普再度为相,他认为当时要务在维护政权的正常运作以“致太平”,主张用利益调节君臣的关系,用制度约束君臣关系。后人喻赵普为“半部《论语》治天下”。

——据季乃礼《亦法亦儒: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新解》

材料二   王夫之认为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只是其谋求功利的伪装。他将赵普与先后投效四姓十位皇帝的冯道等同,斥责其“不知廉耻”“奸臣之尤”“坏千万世中夏之大闲者,赵普也”。

——据王详《宋明时期赵普历史形象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王夫之对赵普评价的因素。
2024-04-2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