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3分别是宋代主要城市分布图、北宋主要词人籍贯分布图、宋代主要诗人籍贯分布图。

材料二   北宋太祖、太宗两朝,所有将相重臣几乎全是北人;真宗、仁宗父子先后起用王钦若(临江人)、丁渭(苏州人)做宰相,打破了南人不为相的传统。真宗朝的重臣寇准,极力反对让南方人参政。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北派领袖司马光,曾启奏神宗:“闽人狡险,楚人轻易;今二相皆闽人,二参政皆楚人,必将援引乡党之士,充塞朝廷,风俗何以更得淳厚。”神宗朝的七位宰相,六位是南方人。图7为北宋主要宰相籍贯分布图。

——以上材料均据陈正详《中国历史文化地理》

结合材料一、评述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024-05-14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5 中国古代史(5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结构图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到宋代已经进入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成为宋代政治的基础,“崇文抑武”的局面开始形成。北宋开国皇帝,面对唐朝由兴盛转向衰亡及五代政权频繁更迭的历史教训,深知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之”的弊端。政治上一改历史上的武人政治,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重用文人士大夫,对他们不杀少辱,给予很多优厚的政治待遇,从而出现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已经成为宋初统治者的共识。反之,宋太祖对武人则处处加以压制,收夺大将兵权,集军权于中央,以防武人势力崛起而谋反。这种崇文抑武的政治制度,后来形成了一种传统,直到明清。

——王志立《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研究》

运用所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核心观点的理解。
2024-05-12更新 | 204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浙江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科举制度的演变,总的趋势是逐渐走向完备、成熟。宋朝科举制度的第一大特点,一系列措施,变“恩归有司”为“恩由主上”;第二大特点,是考试方法日益完备、严密,尽量实现“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第三大特点,是在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尽量达到经世致用;第四大特点,是取士与育才统一,科举与学校相结合;第五大特点,是及第授官优待士人,使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这一演变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并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宋朝科举制度的特点,还有其他种种,也颇具特色,还都有待于进一步地揭示和研究。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制通史·宋代卷》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具体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07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1 开放性试题(查补能力·提升练)-【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兴起茶马古道,北宋与藏区建立“以茶易马”互市制度,史载:“(宋人与吐蕃)商人博易,甚有信而不受欺绍,商人有信则相与如至亲,借贷有所不吝,岁望其一来,不来则数数念之。”“乾道癸巳(1173年)冬,忽有大理人李观音得、董六斤黑、张般若师等……皆有礼仪。擎诵佛书,碧纸金银字相间。”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写道:“汉地的货物运到博(藏区),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 不是的,不过是要把藏汉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了。”

——摘编自张嘉琳、梁长平《茶马古道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贡献与价值》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4-03-13更新 | 168次组卷 | 5卷引用:秘籍05 抢分专项 · 论述题精练30题(含抢分提示)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断绝,这与我们保持了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密切相关。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分别是:郡县制度,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这四大制度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

结合北宋时期的史实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理解。
2023-11-27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帝王称谓往往是其权威性或合法性的象征,而在宋代却以“官家”称呼皇帝,“官家”称谓与宋人的皇权观念密切相关。宋代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称呼习惯,研究者给出了不同角度的解释。

材料   在古汉语中,“官”含有公共、公有的意思,所谓“官天下”有“公天下”之意。宋度宗时,御史刘散对皇帝说:“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

——摘编自吴钩《宋朝皇帝为什么称为“官家”》

一天,(宋)太祖问赵普:“天下何物最大?”万乘之尊的皇帝问到这样的问题的确让身为臣子的赵普为难,他沉吟了好长一会儿,最终说出了影响深远的四个字:“道理最大。”

从神化的“天子”到圣化的“皇帝”再到职业化的“官家”,历史发展到宋代,神圣不可动摇的皇权已产生了一些微妙的、潜在的变化。

——摘编自王育济、范学辉《宋太祖传》

宋代帝王不再以象征功业的“皇帝”和象征君权神授的“天子”称谓相标榜,而是喜闻乐见于与“酒家”“店家”“商家”等相类似的称谓——“官家”。“官家”貌似只不过是较高贵的职业类别而已。

——摘编自孙军凯、杨蕤论文《长江师范学院学报》第33卷第6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围绕“‘官家’称谓与皇权观念”的话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9-06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叠床架屋”

宋代本身的统治体制,在中国列朝之内缺乏先例,乃是“叠床架屋”、缺乏有机结构的官僚系统。宋代的文官,凭着“差遣”担任指定的工作,大多数官职都是由带着其他官职的人员出任,而那些官员的本来职务,却是由另外一些被“差遣”的官员处理。此外,大多数职位不仅只有一位官员担住职务,同时会有别的官员以“同知”“通判”这一类的名称,与本来奉“差遣”的官员一起工作。在各路以及路下的州县,都有直接由中央管辖的单位派驻,还有分别管理财政、司法、教育、军事的各种官员。但是,这几个单位之间,并没有一些协调的地方主管。

——据许倬云《说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叠床架屋”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3-05-28更新 | 535次组卷 | 5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3辽宋夏金元多民放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8 . 我国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认为可以从以下要素给历朝历代打分。

考察一个王朝,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素

一、政治(清明的时间长短、政局的稳定性)
二、文化(思想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具有朝气、活力)
三、风俗(即民德,基层民众的素质、社会主流道德风尚如何)
四、经济(民众的生活、商业是否发达,是否按照历史的惯性自然发展)
五、国防(是否有强大的武装抵御外来侵略,对外战绩)
六、教育(国民教育程度,人才培养)
七、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
八、领土(直接治理面积以及表示臣服的属国范围)
九、科技(发明创造、生产力发展水平)
十、国际地位(在当时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与世界同时期各国的综合国力比较)
根据材料,对中国古代历史上某一朝代进行打分(只需选取其中三个要素分别打分,其中“经济”是必选要素)并加以说明或者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要素并打分,说明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2023-05-27更新 | 235次组卷 | 3卷引用:秘籍05 抢分专项 · 论述题精练30题(含抢分提示)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宋代,谣谚流传广泛,反映了当时的人民对时代的理解,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下表是节选的部分宋代谣谚。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苏湖熟,天下足春不耕,秋不获军不如县,县不如镇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洲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不管太原,却管太学;不管炮石,却管安石

——摘编自赵瑶丹《论宋代谣谚》


从表中提取三条相互关联的谣谚,确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3-05-26更新 | 249次组卷 | 3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3辽宋夏金元多民放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世之初,矫枉过正。欲大本枝,先封同姓。建元已后,藩翰克盛。主父上言,推恩下令。长沙济北,中山赵敬。分邑广封。振振在咏。扦城御侮,晔晔辉映。百足不僵,一人有庆。

——《史记》

时群臣升殿奏事者,既可其奏,皆得专达于有司,颇容巧妄。左正言、直史馆歙人谢泌,请自今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诏从泌请,遂著为定制,中外所上书疏亦如之。

——《宋史》

材料二   秦至明清时期,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兴衰变革,是因阶级斗争和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发生的,历代的民族问题、边疆问题、宗教问题、外交问题和经济问题,都在中央和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上反映出来。因此,历代行政机构的设立,既有适应社会需要的调适性变迁,又有满足行政体制规范化需要的结构性变迁。

——摘编自甘泉、张海鹏、任式楠主编《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结合材料一中汉初与宋初行政机构变迁的史实,对材料二的观点进行论证。
2023-05-08更新 | 350次组卷 | 3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3辽宋夏金元多民放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