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中期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国主元昊正式称帝,宋廷下诏削夺元昊官爵,停止互市。元昊虽屡战屡胜,但困于财力,于庆历四年(1044年)上誓表臣服,宋廷随即恢复互市,边疆出现了“商贩如织”的贸易盛况。由此可知,宋代(     
A.经济实力决定战争胜负B.王安石变法的效果显著
C.榷场贸易推动国家统一D.借助互市调整民族关系
2 . 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北宋并没有实现过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在它的北边,有辽政权。在它的西北边,有西夏政权。北宋与两者都签署了协议,如果比较“宋辽协议”和“宋和西夏的协议”,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因为北宋与它们的战争屡战屡败   ②北宋与对方都以兄弟相称
③北宋每年送钱物给对方                       ④双方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宋代中期,文人一改前期“耻言兵”的风尚,“士大夫人人言兵”。但许多文人在大谈兵事时又极力强调自己的儒者身份,否认“兵家”立场。这一现象反映了(     
A.文人尚武风尚提高了兵家的理论化水平B.理学思想加速向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渗透
C.边疆形势的被动降低了武人的社会地位D.国家治理取向与现实需要间的矛盾困境
2022-11-21更新 | 748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辽宋夏金近400年的对峙格局中,宋朝以据有“中土”、代后周政权之正统自居;辽圣宗专作《传国玺诗》宣扬“天子符瑞”尽归于辽;金太祖则诏告天下“今欲中外一统”。其间虽有争战,但“战”是统一之战,“和”是“君臣”“叔侄”之和。这反映出该时期(     
A.民族交融逐步消解民族差异B.正统之争成为战争的根源
C.和平交流是民族关系的主流D.政权并立中呈现出内聚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整理知识图谱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一位同学整理的“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课的知识图谱中有所缺漏,下列选项中对应内容正确的是(  )
A.①强干弱枝;②庆历新政;③澶渊之盟;④靖康之变
B.①中央集权;②王安石变法;③靖康之变;④冗官冗兵
C.①强干弱枝;②王安石变法;③靖康之变;④绍兴和议
D.①中央集权;②庆历新政;③淝水之战;④大定之治
6 . 苏轼曾向朝廷进献了《教战守策》,其中写道“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这里的“西北之虏”指
A.辽和西夏B.辽和金C.西夏和金D.金和蒙古
2021-01-28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