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中期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意为赠送财物)而胜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苏洵《嘉祐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大宋皇帝”指谁?“北朝”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辽、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辽、西夏与北宋是如何在碰撞中交融的?
(3)材料三中苏洵“证史”的目的是什么?它与材料一所述的史实有何联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人评论道:“澶渊之盟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以边臣用心者谓之引惹生事,以搢(缙)绅虑患者谓之迂阔背时。大率忌人谈兵,幸时无事,谓敌不敢背约,谓边不必预防,谓世常安,谓兵永息,恬然自处,都不为忧。”该评论旨在
A.赞扬宋辽和议英明
B.担忧朝廷武备松弛
C.批判缙绅迂阔背时
D.指责边臣引惹生事
3 . 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拱卫京师,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
B.提高了文官和士人地位
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2019-09-22更新 | 1268次组卷 | 47卷引用:人教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测试题
5 . 与宋长期并立的民族政权主要有()
A.辽、西夏、金
B.蒙古、西夏、金
C.辽、西夏、匈奴
D.蒙古、西夏、匈奴
2019-08-1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5.17《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测试(华东师大版第三分册)
6 .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西夏并立,其原因是
A.国防虚弱
B.豪强争权
C.藩镇割据
D.分封诸侯
7 . 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经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2019-08-16更新 | 270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练习卷
9 . 澶渊之盟以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人),不识干戈”。这段话表明
①北宋的军事力量被削弱
②辽国无力南下
③宋辽维持了长久的和平
④我国北方畜牧业得到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0 . 北宋时,范仲淹向宋仁宗提出了改革主张,其中心措施是
A.发展经济B.减少徭役C.整顿吏治D.增强军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