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朱熹认为,儒家经典《仪礼》 “不是古人预作一书如此,初间只是以义起,渐渐相袭……圣人见此意思好,故录成书”。进而又讲: “礼时为大,使圣贤有作,必不一切从古之礼,疑只是以古礼减杀(减省)从今世俗之礼。”朱熹意在(     
A.追求儒家伦理规范的适用性B.否定传统礼仪道德的正当性
C.推动社会道德伦理的个性化D.顺应市民社会生活的世俗化
2 . 宋代杨万里《过宜福桥》中描述:“水乡泽国最输农,无旱无乾只有丰。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是田是沼浑难辨,何地何村不一同。若遣明年无种子,却愁闲杀雨和风”。诗中反映了宋代(     
A.土地利用率提高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人身控制的减弱D.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变化
3 . 程颢、程颐认为宋代是“以法把持天下”,而治乱兴衰的关键不在“法”本身,并进一步阐述道:“善言治天下者,不患法度之不立,而患人材之不成。善修身者,不患器质之不美,而患师学之不明。人材不成,虽有良法美意,孰与行之?”二程的这一观点(     
A.印证人治社会的根本矛盾B.着重阐述了礼法结合的必要性
C.意在扩大理学的社会基础D.利于推动科举制的发展与完善
2024-01-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西北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宋元时期,油菜在我国南方广泛栽培。南宋《务本新书》记载:“十一月种油菜。稻收毕,锄田如麦田法。即下菜种,和水粪之,芟去其草,再粪之。雪压亦易长,明年初夏间,收子取油。”元代《农桑衣食撮要》也记载“九月种油菜,宜肥地种之,以水频浇灌,十月种则无根脚。”这表明,宋元时期(     
A.农民兼顾土地养护和利用B.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出现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D.榨油技术得到较大提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句子长短不一,适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材料二:北宋苏轼开创一代词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当时有人将苏轼的词与柳永的词作比较,说“柳词只能让十七的女孩子手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苏词就必须关西大汉手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材料三:生活于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南宋词人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

(1)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材料中所述的宋人分别属于哪个派别?试比较两派风格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
(3)中国文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色,词是宋代文学的代表,请问在战国时期、汉代、唐朝、元朝、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是什么?
2024-01-1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112世纪,中国发生了波澜壮阔的文化转型,在广阔的领域引发转变。

概述举例
文学文学上“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文以载道”被提出,渗透着强烈的淑世精神如“羌管弄睛,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等宋词兴起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经学士风新变,疑经、新解,层出不穷,从章句训诂转向发明义理,返回到先秦的经典著作里探寻儒学思想的源头,所关注多为蒙养教育、族规家范、为官之道、佐天子而理国政等范仲淹据《易经》作《上执政书》:“‘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非知变者,其能久乎?”
史学史学评论高潮形成,道德原则成为史家品评的终极标准。官修到私撰转变,着力研究区域专门史,并更多强调“正统论”司马迁《资治通鉴》客观选择史料,考辨真伪,秉持“顺之则昌,叛之则亡”的道德之上原则

——摘编自【美】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

材料二   宋代形成了“内省”“精致”的“宋型文化”,新的文化模式经过沉淀和自我充实后,转而趋向稳定、内向,不仅没有导出“近代化”,而且新的意识形态凝结为一种顽固的文化类型,并从实际渗透到整个国家,宋代以后的中国文化知识在旧的基础上发生了新变化,这本身又称为传统的一部分,且其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

——摘编自张晓淮《两宋文化转型的新诠释—读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转型的主要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2)结合材料一及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7 . 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包括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等。这些新变化的根源源于(     
A.民主平等的观念出现B.科举制规模发展
C.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D.经济重心的南移
8 .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向海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古沉船。已打捞出水的一些文物与国内发现的同期产品有着很大差异,例如一些“喇叭口”大瓷碗,其式样在国内并不多见,却与阿拉伯人常用的“手抓饭”饭碗很类似。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A.造船技术世界领先B.对外交流推动审美观念转变
C.商人重视海外市场D.海上丝路促进制瓷工艺发展
9 . 北宋王朝承认山泽坑冶之利“当与众庶共之”,至和二年(1055)就下诏:“同州铁冶自今召人承买之”。这从侧面说明当时(     
A.社会经济活力有所增强B.政府意在消除割据物质基础
C.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D.传统的盐铁专卖制度被废止
10 . 唐宋时期,在乡村形成了“富民”群体。富民“虽田连阡陌,家资巨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他们主要通过租佃契约实现对耕种者的剥削,没有任何特权。这说明唐宋时期(     
A.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发展B.市民社会开始形成
C.科举促进社会阶层流动D.社会成员身份更趋平等
2024-01-0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