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文人士大夫可以自由结社、朝堂论争,也可以归隐自然、追求自我。各个阶层的接触机会增多,社交活动频繁。临安等地“买卖昼夜不绝”。传统的分餐制,已不符合饮食者对美食和氛围的热切追求,也不符合经营者多元经营特色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成本要求。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满足了官场结党、商业联系、亲朋联谊等各类聚会需求。

——陈伟明《分餐传统为何在唐宋时期发生改变》等

材料二: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督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已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材料三:下图分别是辽、西夏、北宋并立,宋朝对外贸易路线,北宋白鹿洞书院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餐饮习俗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映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宋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
(3)分析说明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之间的联系。
2023-11-0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北朝时太原王氏的王元规,因幼年丧父,家境贫困。兄弟三人随母亲到临海郡的舅舅家避难。当地一个庶族地主刘玉真想用巨万之资作为陪嫁,把女儿嫁给王元规,为的是攀交士族。王元规的母亲本来想答应,王元规却哭着说:“烟不失亲,古人所重,岂得苟安异壤,辄婚非类。”

——《陈书•王元规传》

材料二: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省试)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

——【宋】朱彧《萍洲可淡》


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婚姻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婚姻观进行评析。
2022-02-1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的理学家们为当时的国家、社会和个人,都设计了深具儒家传统的道德标准。但基本上没有在宋代形成制度化的实践。元朝以游牧民族入主中华,亟需借助汉人的道统来稳定统治、治理天下,因此从忽必烈即位之后,就“大召名儒,辟广庠序”,修造孔庙,翻译和学习儒家经籍。明清时期以朱子学为核心的“政治文化”的实施,有了制度上的推行与保障,把宋代理学家们特别是朱熹的著作,确定为学子们进身仕途的必读考法定教科书。从宋代理学对于“节孝”的倡导到明清时期国家政府对于“节孝”行为的实践过程中不难看出,理学的“义理”“气节”主张,基本上成了政治上的一种“摆设”。而某些部分被强调而形成制度化的诸如“贞节”“孝道”,则根据统治者的需求和爱好而经过了新的改造和诠释,这就不能不与宋代理学家们的设想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它在尤为纷错之世象变迁中显现出久远的道德价值,应当引起今天的我们的重视与继承。

——摘编自陈支平《朱子学·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理学在宋、元、明、清时期的道德价值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