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是中国北方与南方历代人才比重变化趋势图。该趋势(     

A.体现了南方文化知识普及程度高B.反映了文化轴心与政治中心趋同
C.表明人才比重失衡贯穿始终D.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人口变化情况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万户)人口(万户)
西汉2470.6859985785
唐代3920410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摘编自葛剑雄等《中国人口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有三次大的人口迁徙,第一次是南北朝时期的“永嘉南迁”,第二次是唐朝时的“安史之乱”,第三次是“靖康之变”。这几次南迁都是因为北方战乱不止,在求生的欲望下,北方人民纷纷向南迁徙。 而南迁带给中国历史的影响不只是人口重心的变化,更导致了文化和经济重心的变化。优秀的北方人去到南方,不仅带去了优秀的文化,而且将那块未开化的地方变成了经济的重心,直到今日还处于中国经济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刘建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变化的观点。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生巨变的重要时期,城市变化是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集中体现。唐宋时期打破了秦汉一唐前期古典城市的空间布局的限制,出现了坊市合一的新型城市格局。唐中期城市延长了营业时间,到了北宋,营业时间不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晓市。北宋时草市更广泛,有的草市逐渐发展成为固定的市镇。唐宋时期.涌入城市的人多起来,他们或做生意,或当手工业工匠,城市人口大大多于过去都市人口。与唐长安城相比,南宋的临安城商品经济更加繁荣,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经济文化中心。

材料二   唐宋城市的变化昭示了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城市由隋唐的坊市制转变为北宋的厢坊制,再变为南宋的隅坊制,政府以更加开放的管理模式来适应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城市人口结构在社会不同层面不断进行流动和重组,市民阶层逐步形成。唐宋城市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促使了市民文化的更新,文化趋向平民化、大众化、娱乐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叶玲《唐宋城市经济的变迁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城市变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城市变化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之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2021-11-17更新 | 630次组卷 | 7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邓州春雨国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元话本,是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它就是《西游记》的雏型,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是《水浒传》的早期故事底本,后来被说书艺人不断阐发,形成小说。这主要说明当时(     
A.民众娱乐活动丰富多彩B.文学呈现世俗化趋势
C.通俗文化占据主导地位D.工商业资产阶级兴起
2023-11-15更新 | 42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时期,北方大量人口南迁,促使孙吴开发荒地,普遍屯田,江南大量荆棘遍野的土地得以开垦。孙吴势力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南广大地区,人口构成基本上为北方南渡移民和山越土著居民。华夏民族与山越民族的进一步融合,为东南地区的开发作出重大贡献。同时,江南粮食单产有较大提高,钟离牧有田二十亩,年获六十斛米。三国两晋时,京口、建业、武昌已并列成为江南地区的重要商业城镇。城市的增多促进了商品贸易的繁荣。三国时期户口大量流入江南地区,已拉开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序幕。

——摘编自马强《论汉末三国时期的人口下降与迁移》

材料二   宋代以降,北方气候日趋寒冷,导致北方农作物大受影响,气候变冷使生长期缩短,北方复种指数处于较低水平,即便有品种、技术的改进,仍只能维持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自唐以来双季稻轮作及稻麦复种发展的趋势未受到气候变冷的太大阻遏。在气温降低、雨量减少的双重作用下,北方单位面积产量明显下降。南方气温变幅小,雨量仍充足,加上其他有利条件,亩产反而有所提高。间接影响了手工业发展,进而波及商业;南方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所受波及较小。这一气候变化进程加快了经济重心南移的步伐。

——摘编自郑学檬、陈衍德《略论唐宋时期自然环境的变化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两晋时期南方社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经济重心南移”提炼一个观点,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观点,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统计,唐代以前(包含唐代)农书总计不超过80部,而宋代农书有141部。其根本原因是,宋代(     
A.农业生产成就显著提高B.人地资源矛盾表现突出
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D.活字印刷技术基本普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两宋时期,江南等地区大量种植粟、麦、豆等作物,江北广种水稻,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这种现象说明(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
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2023-02-23更新 | 361次组卷 | 43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战事稀少,社会环境较为安定。在此期间,南方逐渐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政权偏安一方,南方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此时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上都得到了巨大发展,已达到一定的发达水平,农业生产甚至超过北方。此外,自唐至宋元,状元的分布有明显向南推移的趋势。到了元代,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甚至开发前所未有、规模浩大的漕运和海运,也足见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和其影响力。

——摘编自商字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影响分析》

材料二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 中外贸易不断扩大,其主要进口品为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中国主要的出口品仍为茶叶等农副产品。我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农产品、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其科技含量很低,生产规模较小,仍处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态势中。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19世纪70年代以后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扩大。

——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对宋元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商业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10 . “斗茶”是中国古代评比茶之优劣的一种方式。据北宋蔡襄《茶录》记载:“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可知,斗茶之风由贡茶之产地——福建建安兴起。到了宋代,从制茶者到茶商,从民间到皇宫,从百姓到文人雅士,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 由此可见,宋代(     
A.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B.社会生活平民化趋势加强
C.茶叶在全国普遍种植D.文人雅士引领了社会潮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