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宋代商业的繁荣为宋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①据有关文献记载:宋朝自成立之初,就鼓励对外贸易,尤其是海外贸易。……载着中国商人航行在南海上的中国船只,取代了南亚和西南亚的商船。……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

②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材料二   宋代政府把商业看成是国家财政的巨大宝库。对于国家而言,一味地压制商业,只注重农业的发展同允许商业有一定发展,给商人一定的生存发展空间,以获得高额商业利润相比,后者更能适应处于转型时期的宋代社会的发展。民间商人阶层已崛起成为整个宋代社会中一支重要而又最具活力的社会力量。大大便利了商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从而活跃了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商业资本,也由此而直接导致了国家商税的不断增加。

——摘编自冯葚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1)从材料的呈现方式上,分别指出材料一中①②史料的类型,简要说明上述材料印证了宋朝商业发展的哪些史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经济政策发生变化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陆游集》记载,“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苏州、常州)熟,天下足。”该史料能印证宋朝(     
A.政治中心的东移B.商品经济的繁荣
C.长途贩运的兴盛D.经济重心的南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史料记载,宋真宗有次到国子监视察,问及书籍刊刻情况,官员邢昺答:“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正义皆备。”当时国子监所刻书籍,不仅“定价出售”,还“例许士人纳纸墨钱自印”,且“工价低廉”。这反映出当时(     
A.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知识传播B.商业发展促进文学繁荣
C.活字印刷已取代了雕版印刷D.雕版印刷限于官方书籍

4 . 史料   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月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


根据史料,概括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并分析该状况出现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农耕时代的中国小农和工商业者的命运,与封建王朝的政策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的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