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着重要意义。工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宋朝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军金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6世纪,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首先在尼德生出现。在相对较弱的封建王权与人文精神的苏醒的背景下,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摘自马世力《世界史纲》

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宋朝商业革命和西欧商业革命的表现;有学者认为“社会环境是商业革命推动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2024-04-09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认为“贤人之学,由教而人者也,人道也,人之所以得名,以其仁也”。因此之计,教育的要求是培养那种“能自振拔而有为”“因其志节而激厉,裁抑之以进于道”的人。“人须气魄大,刚强有为底(的)人,方做得事成”。朱熹反对把学生培养成“乡愿”式的人物,即那这种只会奉承拍马,看权势者颜色行事的人,主张培养“狂捐”、性格耿直之士。朱熹认为“今人须先立个志趣始得,还当自家要做甚么人,是要苟简做个人。……作文字须是靠实说得有条理乃好,不可驾空细巧,大率要七分实、三分文,如欧公(欧阳修)文字好者只是靠实而有条理。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惟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

——摘编自黄于《晦庵朱先生状行》

材料二   1912年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政府教育总长后不久,即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是根据清末学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五项宗旨而加以修正,改为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五项”。其本质意在兼采周秦诸子、印度哲学及欧洲哲学,以打破两千年墨守孔学的旧习。蔡元培从哲学高度较深入地分析了自己对世界及人生的认识。“则所谓人生者,始合于世界进化之公例,而有真正之价值。”他反对君子时代用一个人或一部分人奴役受教育者以供其驱使的教育方针,认为教育应有其崇高的目的,教育应脱离政治的控制和宗教的影响。

——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观点,他强调坚持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关于智育,毛泽东同志也一直十分重视,早在1941年就对革命干部提出要能看能写,掌握丰富的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这是做好革命工作和学好革命理论的基础。在全国解放前夕,针对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即将来临的形势,毛泽东谆谆教导干部“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习经济工作。”

——孙永生刘永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湖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教育观的内涵并阐述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特征,并对这一教育思想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元之际,中西方都出现了多种农书。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书修纂,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农民的生产经营。英国流传下来的农业论文主要是指导田庄总管如何进行田庄经营。英国的《亨菜的田庄管理》共列举23个条目,其中的9条专论畜牧业;中国的《农桑辑要》全书七卷,“栽桑”和“养蚕”两卷占到全部内容的三分之一。耕作农业同是这个时期中西方农业生产的核心,是双方农书内容的核心部分。自战国以后,休耕制度在中国完全被粪壤滋培取代。宋元时期,西欧农业的突出特征是实行休耕制度。中国以自耕小农的集约化经营为主,实行精耕细作,生产效益比较高。西欧则趋向某种“大面积”的粗放经营,生产效益比较低。

——摘编自谢丰斋《宋元时期中西方的耕作农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中西方传统农业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传统农业差异的认识。
2024·浙江·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了宋元时期,泉州沿海地区制瓷业迅速扩展,逐渐走向兴盛。以前烧造瓷器的窑场继续生产,并在此基础上,窑址地点、数量均有增加,如晋江磁灶窑,由南朝时期的1处、唐代的5处,发展为宋元时期的12处之多。除了常见的碗、盘、罐等器物,各类罐、瓶、盆、盒、杯、执壶等类型增多。釉色品种突破单一青釉的类型,还大量烧造了青白釉、酱釉、酱黄釉、黑釉、青黄釉等不同品种的瓷器。窑炉仍为龙窑,但长度增加,残长50余米,坡度合理,窑内器物摆放紧密有序,匣钵装烧较为普遍,改善了器物的烧成环境。

——摘编自孟原召《宋元时期泉州沿海地区制瓷业的兴盛与技术来源试探》

材料二:1950年毛泽东说:“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在1957年,他又进一步指出:“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他认为我国当时工业空间分布不平衡不合理,即沿海占70%,内地只有30%,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沿海已有的工业基地,同时大力发展内地工业;新的工业大部分要摆在内地,通过平衡工业空间布局以利备战。1958年,他在《独立自主地搞建设》中指出,“没有现代化工业,哪有现代化国防?”

——伍山林、李宗圆《中国共产党工业化思想的战略逻辑》

(1)根据材料一,概述宋元时期泉州制瓷业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交通与贸易的角度,说明其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在工业和国防领域的成就,谈谈你对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认识。
2024-04-0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研究卷(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梦回宋朝

电视剧《梦华录》的热播,让许多观众产生了“梦回宋朝”的情结。有人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宋朝”,勾栏瓦肆、汴河风情、金戈铁马令人无限遐思……

(1)以下材料中,帮助我们了解宋朝社会的直接材料是(     )(双选)
A.《宋 史》   (元 脱脱等著)B.《清明上河图》(宋 张择端作)C.《资治通鉴》(宋 司马光著)D.《东京梦华录》(宋 孟元老著)

(一)史家笔下的宋朝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至太宗时。江南统一,再平北汉。而终于不能打倒契丹,这是宋室唯一主要的弱征……宋代对外既如此不振,而内部又终年闹穷……

——钱穆《国史大纲》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

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2)依据材料,以上三位史家对宋朝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

历史教科书中的宋朝

《历史课本 第二册》
叶圣陶等编1955年出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张海鹏等编2019年出版


(二)宋元
十二 北宋跟辽和西夏的关系
十三 北宋的手工业
十四 王安石变法
十五 北宋人民的抗金斗争
十六 民族英雄岳飞
十七 蒙古的兴起和南宋的抗战


《第三单元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3)对比以上教科书目录在编写上有何不同?简要分析其原因。
(4)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发生的是‘过去’,写出来的是历史”,结合材料及所学谈谈你的理解。
2023-12-14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闵行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南宋时期,江南农村市场快速成长,开始形成较为完整的区域体系。广泛兴起的各种集市将市场活动扩散到农村各个角落,将农民零散的交易活动纳入到一定地域范围的商品流通网络之中,由此发挥出初级市场的作用。镇市则属于更为成熟的市场形式,不仅商品流通规模大,辐射范围广,而且与城市市场和跨地区市场联系密切,因而具有中心市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江南农村多层次的商品流通日趋活跃,跨地区的市场联系不断加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格局。小农经济也发生相应变化,农村家庭的消费和生产活动逐渐呈现出由传统的自给自足模式向市场供给和商品化生产转变的趋向。但此时期江南农村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总体上仍相当有限,且明显受人口增长压力和朝廷赋税货币化政策的影响,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畸形的繁荣。

——摘编自陈国灿、吴锡标《南宋时期江南农村市场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   棉业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具有前后联进效应的产业,价廉机纱的进口和民族棉纺业的发展使土布业手纺纱的使用被机纱所取代,手工棉纺织业发展的瓶颈得以解决,织布区出现了商人放纱收布的雇佣劳动组织形式,并推动了手工织布工场的发展。民族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植棉业的科学种植,政府和社会努力改良棉种,改善棉质,增加产量,至20世纪20年代末外棉进口减少明显,纱厂用棉的自给率提高,也增加了农家经济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棉业的前后联进不仅关乎棉业经济本身,与农业、工商业、机械、金融、交通运输等业皆密切相关。近代海外贸易中乡镇棉业民营经济的演进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虽历经劫难,外有帝国主义侵略,内有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但是在竞争压力下通过技术改进和结构重组,仍在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

——摘编自于新娟《海外贸易与近代江南乡镇民营经济的发展——以棉业为例》

材料三   当前中国农村已经进入加快转型和全面转型的新阶段,也就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过程,面临八大严峻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高成本严重损害农业竞争力。高生产成本推高了粮食价格、降低了农业经营收益,损害了农业竞争力。此外,农业机械化亟待转型升级、农民增收的压力不断增加、农村资源资产浪费严重、农村生态环境亟待改善、乡村治理模式仍需创新等问题也给农村全面转型发展提出了多重挑战。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江南农村市场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乡镇棉业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发展农村经济的认识。
2024-02-2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海洋政策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北宋政府禁止在海上与辽、金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质流动,设立专门针对辽的海防机制。宋代将外商贸易纳入系统的市舶管理体制之下,实行抽解和博买,并允许和鼓励本国民众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宋代海洋政策表现出极强的利益取向,中原王朝中第一次以财政的眼光看待海上贸易,沿海地区商业出现兴盛的局面,与海上贸易相关的手工业和商品性农业大兴。宋代海船逐渐采用水密隔舱等技术,使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抗沉性。海陆联结之地的居民被编为特殊的户籍-船户与渔产。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洋政策新变及其国内效应》

材料二   下表示意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海洋政策演变情况

时间

政府政令

洪武十四年

“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

永乐三年

泉州、宁波、广州等三处市舶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

永乐

“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依律治罪”

顺治十八年

“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乾隆二十四年

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洋政策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国内效应”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海洋政策的历史趋向。综上所述,谈谈宋代以来海洋政策对当代的启示。
2023-11-13更新 | 131次组卷 | 22卷引用:八省八校(T8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我国古代科技创新的密集期,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宋代在内侍省增设军器监,承担军事科学和武器的研发工作。元祐元年,苏颂受命召集输林院天文、太史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历时三年研制成水运仪象台。朝廷设置博学通艺等特科或通过地方举荐“奇才异行”,如李诫因在建筑学方面多有建树,被选为将作监,还奉救编修了《营造法式》。此外,朝廷还组织编撰了《开宝本草》《武经总要》等书籍,以整理已有成果。据《宋史》记载,宋代有27人获得科技奖励,或树碑立传,或加官进游;还将一些民间科技研究者列入“赐处士号”的序列,给予一定的国家补贴。以三大发明为代表的宋代的科技成就在向朝鲜、日本、阿拉伯传播的同时,还引进了阿拉伯数字和阿拉伯“土盘算法”以及“占城稻”等。

——摘编自刘尚希等《唐宋科技繁荣:政府行为与创新环境》等

材料二   1914年夏,一批留美学生认为“祖国之所以孱弱,莫过于科学不发达”,决意成立科学社,发行杂志,将“科学发明之效用于寻常事物而影响于国计民生者”,告诉“父老昆季”。19151月,首期《科学》月刊在上海出版,发刊词上“科学”与“民权”赫然并列。该刊首先改竖排为横排,并采用白话文,改变了中国传统出版物的形式。同年10月,科学社改组为中国科学社,由国内外各类科学学术团体联合组建,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科学学术团体。1924年,该社研制出中国首台无线电话机,打破了外国资本垄断中国通讯挂术的局面。上海“孤岛”期间,该社通过《科学》等媒介宣扬科学抗战报国。虽在广大社员的努力下,社务一直坚持,但从抗战伊始,中国科学事业不可避免地走向表落。

——摘编自《“科学救国”的践行者——中国科学社》

材料三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和优良传统。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体现。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创新领域,要“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新型举国体制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摘编自邵鹏《深刻认识新型举国体制的重大时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在科技史上的地位并归纳政府推动科技发展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科学社“科学救国”的实践活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时代科技发展的新型举国体制的认识。
2024-05-1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三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开始实行盐铁专营,将过去由“少府”所经营的盐铁收入,划归大司农负责。汉宣帝时,盐官在产盐区,负责招募百姓,分配煮盐的场地和主要煮盐工具,收购产品,经营食盐外运;在非产盐区,则要设仓储存,组织转运。盐的销售,也由官府负责,或设肆专卖,或者通过特许的小盐商进行分销。

——摘译自班固《汉书》

材料二   北宋中期以后,盐的销售逐渐由官府直接专卖的官运官卖制转变为官府间接专卖的引钞盐制,商人凭盐钞购盐运销,钞盐钱悉聚于中央,成为国家重要财政收入。宋室南渡以后,国家更是依赖于钞盐收入,榷货务总收入中,盐的收入占80%以上。

——摘编自胡小鹏《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宋元卷》

材料三   明代,官府退出了盐业直接生产经营环节,只成为盐资源的占有者和盐业的管理者,商人垄断各地盐业运销,并且可以世袭罔替,成为盐斤运销者和政府盐课征收的代理人,由原来的普通商人转变为由政府认证的政治性专商,行盐有岸、销盐有界,国家取消市场竞争使其得以垄断经营,即使专商与专商之间,也是纲、引、肩、厘等各地互不侵犯。盐务官吏、官署只负责管理盐斤收放、榷税、缉私等。

——摘编自毕昱文《中国古代盐业国家专卖制发展及启示探析》

(1)分析材料一中汉代实行盐业专营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盐业政策的变化。
(3)指出中国古代盐业政策发展演变的历史逻辑。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盐业政策发展演变的认识。
2024-05-15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年间,仅黄河中下游地区就发生决口事件达89次之多,受灾范围涉及今河南、陕西、河北、山东等省。为此,北宋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治理工作,曾屡次号召朝野人士进行讨论研究,群臣和皇帝本人都曾提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治理建议和方案并付诸实践,如“诏河北转运司计塞河之备”;就地取材,利用各种薪柴竹石为骨架,然后加上黄土进行填塞混合做成河堤以提高河堤的稳固性;“藉林木固护堤岸,广行种植,以壮地势";使用带有机械力量的地龙爪和浚川杷;利用完备的考课和奖惩机制,迫使官员认真对待治河问题等。

——摘编自戴庞海、陈峰《北宋政府治理黄河的主要措施》

材料二 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决口,导致山东、直隶、河南三省相继受灾。堵筑决口所需甚巨,“多者千余万.少亦数百万”,清政府治河经费有限,加之部分官员贪污腐败,故“着直隶、河南、山东各督抚饬令地方官更疏浚积潦,凯切晓谕绅民等量力捐贡”。此举拉开了晚清新河道由地方治理之序幕……地方官绅积极治河,自行筹措治水经费等。在基层官绅与百姓的共同努力下,“民地可耕,渐能复业”。尽管如此,由于基层官绅囿于局部利益,治水实践无法形成有计划的系统水利工程,导致所筑堤埝多“尺寸较卑,未能连贯”。

——摘编自贾国静、王凤青《选择的无奈:晚清黄河治理地方化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治理黄河水患的根本目的及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黄河治理地方化的原因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黄河治理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