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自汉至宋发生了明显转移,由北方的黄河流域逐步转移到江南的长江流域。下面是研究这一变化问题的有关材料:

材料一   甲:西汉至北宋南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的变化


西汉唐天宝年间北宋崇宁年间
黄河中下游地区70.3%57.1%29.9%
长江流域20.3%38.1%54.3%

乙:北宋中期土地垦殖率

材料二   宋代东南地区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在土地上从事耕作的农民,无论是主户还是客户都为提高单位面积上的粮食产量而作出各种努力。在精耕细作农业的支撑下,“吴楚之地方数千里,耕有余食,织有余衣,工有余材,商有余货”。故宋人称:“今天下根本在于江淮,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淮无天下自可以为国。”天下根本在于江淮并不夸张,太平兴国六年朝廷规定由江淮漕往京师的粮食为400万石,至道初年增为580万石,大中祥符初年又增至700万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农业地理》

(1)材料一对研究“经济重心南移”有何史料价值,请分别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影响。
2 . 主题一   儒学的复兴

材料一   在北宋初年,儒学思想比较沉闷,在当时的政治思想中没有占支配的地位。到北宋中期,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加剧,因循守旧政治受到日益激烈的批评,士大夫中要求改革政治的变法思潮日益高涨。儒学这时期吸收了佛教、道教的一些思想,向着“通经致用”的方向发展,适应新的政治形势需要而日益活跃。当时士大夫中不少人出于对内忧外患交炽局面的忧虑,想通过对经籍作出符合现实需要的新解释,为解决现实的社会矛盾寻找答案,为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寻求药方,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儒学也在各个学派争鸣中得到发展,形成带有新的时代特点的新儒学。

                                                                         —— 摘编自吴泰《中国史话》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卷七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材料四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材料五 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个流动的发展过程。孔子以及后来战国时代儒家,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人的价值,人的完善的品德,以及人性的冶炼。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塞进阴阳家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唐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同时一些思想家或明或隐地吸取佛学思辨哲学的若干方面。宋明理学在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理学一方面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统治,另一方面,理学家发展了早期儒学中重视人的独立思考,兼综百家和重视文化遗产研究的传统。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主题二   文学艺术、科技与少数民族文字

材料六   宋代市民文化的繁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演艺由宫廷走向民间,由上层社会的消遣享乐转向大众性文化娱乐——更具意义的是,以勾栏演艺为中心的瓦舍之创设,为演艺提供了固定的场所,从此民间城乡各路艺人汇聚于此,使得官方与民间、城乡长期分流的表演艺术终于迎来了交流汇合的契机”。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宋代各类文化式样更趋世俗化、大众化。这一时期,随着市民文化的发展不仅俗文学作品的创作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俗词、话本艳曲等大量的通俗文学文艺作品层出不穷,而且出现了俗文学文体的相对独立,其突出标志就是宋代出现的话本小说以平易生动的口语代替了以往文学作品典雅的文言,语言风格凸显出口语化、通俗化的特色,开启了后世以口语化的白话文进行小说创作的先河,从此白话小说在文学舞台上占据了-席之地以白话文为主的俗文学文体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受市民文化发展的影响,自宋代以后士大夫阶层在文学创作领域里也呈现出雅俗贯通的倾向。

——摘编自郭学信《宋代市民文化兴盛的时代特征及社会效应探论》

材料七 宋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科技成就走在世界的前端,法国汉学家谢和耐称它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时期,在数学、传统医学、传统天文学、法医学、传统农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政府推动出版了一系列的科技作品如《梦溪笔谈》、《圣济录》、《洗冤集录》、《统天历》、《农书》等。四大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用于军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传播。李约瑟博士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以罕见的篇幅来讨论朱熹的科学思想。

——摘编自刘芹《儒学与中国古代科技——以宋明为例》

材料八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

材料九 下图为出土的西夏王朝雕版、活字印刷品。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儒学”形成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说明宋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4)根据材料四,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
(5)根据材料八,概括中国三大发明在西方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能力提升*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市民文化兴起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7)根据材料七概括宋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并结合知识分析宋代科技发达的原因。
(8)分析说明材料九中出土文物的史料价值。
*历史纵横*
(9)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古代儒学的演变历程,并简析推动其演变的原因。
2023-08-24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12·纲要上第12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3 . 宋人话本中有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摘编自《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研究王安石变法时,应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为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南宋《虎溪三笑图》,展现了庐山东林寺主持慧远(334-416年)在同挚友陶渊明(365-427年)陆修静(406-477)欢聚以后,出寺门同二人告别的场景。画面中,三人因为谈兴甚浓,不知不觉走过了“虎溪”,瞬时,守山虎大吼,三人惊觉,倏尔会心大笑。



南宋《虎溪三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摘编自《<一团和气>宪宗画西域藏图揭传承》

材料二   历代以“虎溪三笑”典故为题材的绘画作品(部分)

时代名称作者画作特点
南宋《三高游赏图》梁楷画面背景极为简化,画面简洁明了,显示了“边角之景”的时代绘画风格
元初《虎溪三笑图》颜辉提倡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上,追求古意和士气,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
明代《三笑图》释担当背景描绘用笔寥寥,人物描绘“宁拙勿巧,宁丑勿媚”,注重情感的宣泄。
乾隆时期《虎溪三笑图》陆吉安技法兼有西方影响,作风工整细密,而无新意。

——摘编自秦淑芳《从历代同题创作

——〈虎溪三笑图〉的艺术特色看其创作风格流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该作品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时期作品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航济亭是北宋时期位于明州(今宁波)定海的驿亭,下表是关于航济亭的记载。根据材料,下列论述合理的是(     
出处内容
罗濬《宝庆四明志》航济亭,县东南四十步,元丰元年建,为高丽使往还赐宴之地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元丰二年五月壬辰,赐明州及定海县高丽贡使馆名曰乐宾,亭名曰航济
王应麟《玉海•宫室》元丰二年明州及定海县作高丽贡使馆。五月二十五日赐名乐宾(亭曰航济)
A.史料形成时间决定价值程度B.海路在北宋外交中发挥作用
C.材料都是二手史料,可信度低D.明州主导北宋对外贸易通道
2023-06-08更新 | 324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联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梦溪笔谈》中记载毕昇的活字用胶泥刻制,“火烧令坚”后用于印刷。有人认为普通黏土制的泥活字易碎,不能用于印书,但经中国科技大学的模拟实验证明黏土制字入炉经高温焙烧,成品坚固适用,印样字迹清楚。由此可见
A.文献资料时代久远不具史料价值B.经验来源于生活实践因而可信
C.时代变迁会影响史料价值的判断D.多种方法互证可甄别史料信度
7 . 如图为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节选),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忙碌的商运场景。该作品体现了
A.艺术审美与市井风情的交融B.人文意蕴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C.工笔画法与写意画法的协调D.海上贸易与市镇经济的交流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距今800多年。“南海一号”古船是尖头船,专家从船头位置推测,当时这艘古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

清理出的船载文物,包括大量的瓷器、钱币、丝绸,还有部分金银铜锡、竹木漆器以及动植物遗存等。“南海一号”现已出水数千件完整瓷器,不少瓷器极具异域风格,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多数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南海一号”还出土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从棱角分明的酒壶到有着喇叭口的大瓷碗,都具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情。

201986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工作会,发布了“南海1号”保护发掘项目考古工作成果。沉船中共出土18万余件文物精品,对研究我国乃至整个东亚、东南亚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运史、贸易史等有着重要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2)说明“南海一号”对研究南宋历史的史料价值。
9 . 古代王朝都有各种恤贫救荒的措施,以帮助民众维持基本生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建武六年春诏曰:往岁水旱蝗虫为灾,谷价腾跃……其命郡国有谷者, 给禀(送给)高年、鳏、寡、孤、独、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

《文献通考》记载,宋朝灾情不严重时,开当地仓廪放粮或是平粜(平价卖粮),如果不够的话再转运其他地区的粮食,如果还不够就从当地富人中募捐粟米。倘若灾情严重,地方力量不足以救济,便动用中央库存金帛。1098 年,朝廷颁布居养法,诏鳏寡孤独贫乏不能自存者,以官屋居之,月给米豆,疾病者仍给医药。

——摘自《论唐宋时期社会救助机制的变化及特点》

材料二 本文所依据的史料包括:其一是唐宋时期的档案文献,如《唐六典》《唐会要》《唐大诏令集》《宋大诏令集》等;其二是正史,如新旧《唐书》《资治通鉴》《宋史》等。

——摘自《论唐宋时期社会救助机制的变化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的救灾方式出现的新变化,简析古代中国救灾方式进步的历史条件。
(2)试评析材料二中两种史料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元末明初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贵由赤》记载:“贵由赤者,快行是也,每岁一试之,名日‘放足’,以脚力便捷者膺赏……在大都,则自河西务起程;若上都,则自泥河儿起程。越三时,走一百八十里,直抵御前,俯伏呼万岁。先至者赐银饼,余者赐段匹有差。”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是发生在元朝行省范围内的体育盛举B.是朝廷组织彰显民族习俗的体育运动
C.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国际马拉松比赛D.是文学作品的夸张描述没有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