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据记载,南宋都城临安府,“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一现象可以用于说明南宋(       
A.宽松的商业政策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官营手工业发展D.农耕经济受到冲击
2024-01-3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沈括的《梦溪笔谈》,内容涉及数学、天文学、历史、艺术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诸多领域。此外,沈括也很重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贡献,如在正史中未有记载的活字印刷术在其书中有详实明确记载。此书体现了(     
A.学术价值与历史价值的统一B.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合流
C.文人意趣与世俗文化的杂糅D.儒家思想与科技发展的交汇
3 . 据《蹴鞠图谱》记载,宋朝时期,在汴京城,有许多蹴球茶坊和角球店,还出现了许多专门制作鞠的手工作坊,有品牌的商品鞠有24种。蹴鞠不仅在民间盛行,在宫廷中也非常流行,宋徽宗就是一位蹴鞠爱好者。据此可知,宋代蹴鞠(       
A.使市民阶层获得全面发展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C.促进体魄和军事能力提升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之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2021-11-17更新 | 630次组卷 | 73卷引用:山西省平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史》记载,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诏两浙、江、淮、湖南、京西路帅、漕臣督守令劝民种麦,务要增广。自是每岁如之”。嘉定八年(1215年),又“诏两浙、江、淮路谕民杂种粟、麦、麻、豆,有司毋收其赋,田主毋责其租”。这反映出当时
A.粮食种类增多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B.小麦取代水稻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
C.北民南迁推动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旱田作物推广影响江南的种植业格局
2021-02-12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2020-12-02更新 | 4394次组卷 | 76卷引用: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

7 .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生成于这一历史背景下的宋文化,必然包含若干“近代”的因素,平民文化就是带有“近代”色彩的文化现象。宋诗尚理,已成为千古定论,南宋词人刘克庄曾提及“近世理学兴而诗律坏”。纵观两宋,中原文化迅速地南移,南部地区文化发达,同时引发了北部游牧民族的深层汉化。与宋代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以往为世家所垄断的文化开始向社会下层移动,社会下层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出现“吴越闽蜀,家能著书,人知扶册”和“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等记载。

材料二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双重因素的驱动下,门阀政治彻底终结,政权的开放程度提高。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冲击,土地自由买卖频繁,税制改革使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逐步松弛。两宋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在长期的碰撞交融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而使宋代文化明显地带有文化“杂交”的色彩。宋朝统治者对外来文化基本上采取兼收并蓄、广纳博采的政策,不少外域文化的因子进入汉文化系统中,高丽的白磋纸和松烟墨在宋朝享有很高的声誉,日本的折扇和倭刀也深得宋朝文士们的好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生成的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