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唐高宗时由宰相领衔编纂了《新修本草》,后世又称为《唐本草》。宋仁宗时,政府组织全国150多个州郡,将各地所产的药物绘制成图,连同标本送京,我国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绘制的药物图谱完成了。这些现象主要得益于(       
A.社会发展需要的结果B.大一统政治体制
C.儒学民本思想的推动D.政府力量的支持
2024-02-0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10世纪以来,‘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等自东向西经济开发的变化,显然和后唐五代扬州及‘三吴’等率先迅速发展繁荣息息相关,也与建炎(南宋皇帝宋高宗第一个年号)之后,西北流寓之人渐多,‘扶老携幼渡江’而‘南者无虑数十百万’密不可分”。这可用来说明(     
A.南北之间经济发展趋于平衡B.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交通发展
C.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文化交流D.江南经济发展深受政局影响
3 . 唐代的户籍制度将民众分为“编户”和“非编户”,“编户”是良民、自由民,“非编户”则是贱民,如工匠、杂役、奴婢等,贱民没有资格立户。宋代百姓不再有良贱之分,取而代之的是“坊郭户”与“乡村户”。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商业者地位提高B.宋代门第观念淡薄
C.阶级矛盾逐渐消解D.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2024-01-3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北宋时,分成地租占据支配地位,地主和佃农根据每年收成划分利益。到了南宋,定额地租在南方地区较为流行,即不论当年收益多少,根据契约订立时约定好的固定数额交租,可以使用货币支付。这一变化(     
A.促进农业经济发展B.缘于经济重心南移
C.推动了白银货币化D.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2024-01-2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西欧由于城乡之间没有形成贡赋关系,城市不能向农民征收税赋,城市最初的粮食需求只能来自周边农民的销售。大约从12世纪起,西欧城市迅速发展,乡村专门化的粮食生产吸引了专职商人参与,国内粮食贸易很快发展起来,但远距离收购的粮食不能在城内直接售卖,必须通过当地代理人销售。伴随着粮食供应带来的巨大商机,庄园开始扩大粮食生产,专门出售剩余谷物,成为城镇最直接的“农业腹地”。为保证市民生活需求,城市当局往往对粮食市场实行严格管制,不允许市民下乡收购粮食、购买园基超过其需求能力的粮食等,并设立以市长为首的“巡回法庭”商讨价格、检验各类商品,维护城市粮食市场的有效秩序。尽管如此,城市粮食的供应依然非常紧张,这也使得城镇与周围农村的关系非常紧密,出现了城乡一体化的趋势,从而改变了周边农村传统的农业结构。

材料二   与西欧相比,中国古代重点城市的粮食供应主要通过官府调拨,如南宋都城临安“凡诸军、诸司、三学及百司、顾券、诸局工役等人,皆给焉”,但“细民之食,皆需之铺家”。与西欧不同,中国农村的粮食不一定直接卖给附近的城镇,而是由商人舟运至杭、至秀、至南浔、至姑苏等地粜米。宋代以后,地主的地租粮自食比例较少,相当部分作为商品粮直接运往城镇或急需地点销售。地主居于市镇中,既从事农业经营,又进行商品生产,当粮价低贱时,地主则大肆收购,反之则出售粮食,从中获取厚利,因此地主富室深刻影响了市场粮食价格。为保障粮食供应,官府往往采用设置官仓等间接手段平抑粮价,而较少使用行政或强迫手段干预其它经营者。正是由于中国城市的生存无须单独依靠周围的乡村,因此城乡关系比较松懈,没有建立起来直接的经济联系,因而城市不可能推动农村发生转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谢丰斋《比较中西方古代城市的粮食供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西欧与中国城市粮食供应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西欧和中国城市粮食供应差异造成的不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斗茶始于唐代广东惠州。北宋初,茶农茶客们将在斗茶中胜出的最好的斗品充作官茶进献给皇帝。此后,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之风逐渐在全国流行起来。这反映出(     
A.斗茶竞争日益激烈B.茶品日趋多样C.南方习俗影响扩大D.茶艺水平提高
7 . 宋代在交通方便、商人往来频繁之地,如汴京、洛阳、大名、应天府四京都设有都商税院。地方州县以及南方乡村的集市,也设有征收商税的机构,称为“场务”,这反映了宋朝(       
A.商业贸易繁荣B.城市发展迅速C.海外贸易兴盛D.乡村商业滞后
2024-01-2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宋朝政府派人到成都雕造《大藏经》五千余卷,此后除了翻刻五代监本十二经外,国子监还遍刻九经唐人旧疏和他经宋人新疏,并大规模校刻史书、子书、医书、算书、类书及《文选》《文苑英华》等诗文总集。这反映出当时(     
A.印本成为文化传播的主流形态B.雕版印刷技术发展促进文化传播
C.朝廷对出版印刷业进行了垄断D.木活字在印刷行业中得到了普及
9 . 元朝政府组织一批农学家对前代农业生产经验进行总结,编写了《农桑辑要》一书,并颁行到各州县,同时政府还颁布了《农桑之制》,将对农业生产的管理提升到法律层面。这些措施(     
A.遏制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B.旨在促进庄园经济的发展
C.表明国家政策决定农业生产D.折射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
10 . 据《蹴鞠图谱》记载,宋朝时期,在汴京城,有许多蹴球茶坊和角球店,还出现了许多专门制作鞠的手工作坊,有品牌的商品鞠有24种。蹴鞠不仅在民间盛行,在宫廷中也非常流行,宋徽宗就是一位蹴鞠爱好者。据此可知,宋代蹴鞠(       
A.使市民阶层获得全面发展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C.促进体魄和军事能力提升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