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9 道试题
1 . “它是中国现存脚本最早的戏剧”“用语为市井语言,所写之事也多为市井琐事,但它的语言,特别是唱词的语言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该文学成就最有可能是(     
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曲
2024-05-2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布罗代尔认为,该发明“使印刷术面目一新……虽然这种活字几乎未被推广,但在14世纪初,使用木活字已经流行。”该发明产生于(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2024-05-2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福建的茶文化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其中“建溪官茶”因产于福建建溪流域而得名,早在汉代就有“建溪芽”之名。到了宋代,北苑贡茶更是闻名于世,成为中国御贡时间最长的茶之一。北苑茶始于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闽国龙启元年(933 年),建州茶人张三公(张廷辉)把凤凰山方圆三十里茶山献给闽国,自此一直到1391年,当地便一直作为御茶园。北宋福建文人黄庭坚在《满庭芳》中赞道:“北苑贡龙团,江南鹰爪。万里名动京关。”南宋时期,曾入闽任茶官陆游也写诗称:“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须小雪。”

——摘编自中共福建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福建省监察委员会《古人眼里的福建茶:廉美和敬 人间清欢》等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茶叶品种、种植、制作和管理技术等方面基本上一无所知,1833年,英国议会终止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贸易垄断权。1834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英属印度政府组建的茶叶委员会领导了窃取中国茶叶品种,技术及建立阿萨姆茶叶试验场的工作。1838年,东印度公司将阿萨姆地区所谓的“荒地”全部收为已有, 1839年,伦敦有4家公司,(印度)加尔各答也有1家公司向东印度公司申请收购阿萨姆茶园并垄断经营,但东印度公司以“鼓励和支持所有受人尊敬的资本家”“防止垄断、保护当地的利益”等理由予以拒绝。当时有一家伦敦媒体对此报道说,一家联合股份公司在本市成立……他们计划首先与印度最高政府达成条约,购买东印度公司在阿萨姆的种植园,然后进行茶树种植生产,并将茶叶运入英国。

——据罗龙新《帝国茶园:茶的印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福建建溪(北苑)茶园和近代印度阿萨姆茶园种茶业发展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宋代福建建溪(北苑)和近代印度阿萨姆种茶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印种茶业对当代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西湖老人《西湖繁胜录》记载:南宋临安城内,各行头、行老熟悉行内商品物价、供求状况,“凡雇请人力及干当人,如解库掌事、贴窗铺席、主管酒肆食店博士……俱各有行老引领”;行老为政府旬估定价提供商业信息。这一记载可以印证南宋(     
A.经营模式日趋市场化B.商业信息传播方式灵活
C.生产理念具有开放性D.城市时空限制彻底打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反映的是宋代冬季无雪时,地方官府组织祈雪活动的区域分布。影响两宋祈雪活动区域分布出现差异的因素是(     

A.两宋经济上依赖南方B.南宋尊崇程朱理学
C.南宋按田亩征收地税D.小麦种植区域扩展
2024-03-21更新 | 247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宋代理学家通过编写蒙学课本、开设私塾讲课等形式进行童蒙教育,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课本,从都市推广到农村大街小巷,并最终由乡间的童蒙教师口传心授,将深奥的儒家思想传播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这表明宋代(       

A.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B.政府主导了蒙学教育
C.理学深入族规与家训D.儒学教育趋向社会化
2024-03-18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4届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唐代律诗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内容涉及个人理想、政治诉求等。宋词在句式上较为灵活。内容上也更多地描写内心的情感与感动,且多数与音乐结合,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审美情趣。这一变化反映了(     
A.文学水平影响作品质量B.社会发展影响文学创作
C.政治局势推动文学发展D.理学兴盛导致诗歌转型
2024-03-1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北宋时期,随着榷场贸易的兴起,大量来自中原地区的手工制品和各地特产进入西夏,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西夏民众的生活条件,其中茶叶、帛布这些西夏本土难以生产的产品很快为上层社会所接受,成为了党项贵族的生活消费品。材料表明榷场贸易(     
A.实现了宋辽之间经济互通有无B.推动了民族交流交往与交融
C.满足了边境地区百姓生活需求D.促进了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
2024-03-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我国古代文学辉煌灿烂,文学形式不拘一格,但都不同程度地折射了社会生活。据此回答
(1)下列各个时期有哪些主要的文学形式:先秦、汉、唐、宋、元、明清
(2)列举汉以来各个时期代表性的文学家及其代表性作品。(每个时期最少二人)
2024-03-1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后期已有士大夫开设书院对学徒讲学。唐末和五代期间,连年战乱,官学大为凋敝,更是为宋代书院的大发展了提供了机遇。宋代书院一般由民间投资设立,独立于官学系统以外,是理学大师们著书立说,培养人才,进行社会教化的基地,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书院的教学内容以理学为主,而且十分强调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与行为规范培养,要求学生“三省吾身”。书院的教学方式比起传统官学有所创新,鼓励学术自由,提倡师生互相交流。

——摘编自陈金肃《宋代书院教学管理制度探微》

材料二   1898年7月,光绪皇帝下诏建立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近代化国立大学,成立之初既是国家最高学府,也担任全国教育的行政管理职能。学校一改“中体西用”的旧思想,秉持“兼容并包,中西并用”之理念。 儒学经典不再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是开国内风气之先,引入西方近代学科,分科教学以培养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到20世纪初,学校已开设师范馆、译学馆、医学馆、仕学馆,后又细化为文科、商科、工程科、法政科等学科。中华民国成立后,京师大学堂的主体改名为北京大学。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书院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京师大学堂与宋代书院相比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京师大学堂的历史作用。
2024-03-17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