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摘编自《晦庵先生朱子文集》

史料二   性即理也……于是人物之性,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

——摘编自《中庸章句》

史料三   朱熹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构建了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百姓的一套周密社会秩序。他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因此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

——据任守愈《朱熹格物致知论》等整理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分析“理”体现在人身上是什么?体现在社会上又是什么?
(2)根据史料二,概括宋代理学家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对儒学的发展。
(3)史料三反映了朱熹在哪一方面的贡献?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2023-09-12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11课学习讲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