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宋代在很多方面打破传统中国沉闷的作风而别开生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政治方面讲,为保持门面上之前后一致,宋朝几乎恢复了唐朝所有衙门职司,同时也创立了许多新机构,这些新机构功能上更具弹性,在业务上超越旧有组织。从经济方面讲,宋朝面临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显著的进步:城市勃兴,内陆河流舟楫繁密,造船业也突飞猛进。中国内地与国际贸易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峰。铜钱之流通也创造了新纪录,之后再未为任何朝代打破。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宋时官员们有丰厚的俸禄,以满足奢华生活的需求。宋代的官员大多是有高度文化修养的士大夫,他们的享乐方式通常是轻歌曼舞,浅斟低唱。宋代文人大多实现了社会责任感和个性自由的整合,他们用诗文来表现有关政治、社会的严肃内容,词则用来抒写纯属个人私生活的幽约情愫。这样的分工对词的发展大有好处。都市繁荣,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新机构”的功能,并简述宋代在“市”“国际贸易”方面显著进步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词繁荣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打破诗与词的界限”的文学家。
2022-03-1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19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模拟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苏轼任徐州知府时,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石炭》一诗,诗中序言曰:“彭城(徐州)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由此可见,北宋时
A.北方居民普遍以煤作为燃料B.北宋开始用煤炭做燃料治铁
C.彭城成为当时的冶铁业中心D.燃料的改进提高了冶炼质量
3 . 从苏轼《石炭》诗“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A.木柴仍然是主要燃料B.铸铁成为主要手工业部门
C.城市社会生活丰富多彩D.已经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或戏之,则正色俨然,笑语不妄。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周谔“生而秀颖,十岁如成人,十四入太学,力学勤苦,登元丰二年进士第”。董仲永“幼而端谨,不为儿嬉事,便若成人”。

——摘编自周扬波《宋人的儿童观》等


提取材料信息,评述宋人对“好孩子”形象的塑造。
5 . 传统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材料一   秦汉(主要是汉代)时期创建的封建国家、地主和自耕农三位一体的土地所有制度;以中央集权为核心和特征的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以儒为主,以法为辅,以阴阳五行为理论骨架而统合诸家的思想文化制度;以太学为主导的官方学校教育制度等等。都从不同的层面,对大一统的、多民族的、趋善求治的中国古代文化类型及其特点的形成,起了文化整合的作用。从整体结构和功能而言,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很大程度来自秦汉时期所创建并为后世所承袭的各项制度,以及这些制度在功能上的整合。

——摘编自李宗桂《论大一统的秦汉文化》

材料二 宋型文化是积极昂扬的入世型文化,讲究履践,注重实用,强调经世,体现出一种济世情怀。当时士人对流传多年的传统经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绝不轻易认同前人,并对传统经学家“疏不破注”的做法不以为然。最具代表的人物有欧阳修、刘敞、王安石三人。宋代学者几乎对所有流传下来的经典,都持一种怀疑和批判的态度,而不是一味的盲从古人。陆游说:“唐及国初,学者不敢议孔安国、郑康成,况圣人乎!自庆历后,诸儒发明经旨,非前人所及;然排《系辞》、毁《周礼》,疑《孟子》,讥《书》之《岚征》《顾命》,黜《诗》之序,不难于议经,况传注乎!

——摘编自董德志《略论宋代文化的时代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文化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文化的特征并分析宋代文化的影响。
2022-01-24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我国古代称足球为“蹴鞠”,宋代著名画家苏汉臣绘有《宋太祖蹴鞠图》,据《宋史》记载,宫中举行重大活动都有足球表演。陆游有诗说:“乡村年少那知此,处处喧呼蹴鞠场。”“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寒食梁州十万家,蹴鞠秋千尚豪华。”据此可知(     
A.足球运动城乡普及B.足球为寒食的民俗
C.皇帝推动足球流行D.宫廷提倡足球运动
2021-07-11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唐代有不少描写“奉养器服之盛”的“富贵诗”,沈括认为这些诗“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这反映了宋代
A.理学反对奢靡之风B.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C.诗歌进入衰落时期D.总结前代科技成果
2021-04-22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中国古代有近百部茶书专著,仅宋代就占据了23部。同时以茶为主题的古诗词有1980首,宋代独占828首,为历代之最。除茶诗外,宋代茶文学体裁还有散文、小说、词、戏曲等多种题材。由此可知
A.宋代茶文化较为繁荣B.市民生活趣旨得到政府倡导
C.文人的社会地位提升D.饮食习惯深受理学思想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以下关于苏轼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为
A.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以行书名世
B.其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C.他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D.他以高超的艺术功力,强烈的爱国情怀,成为豪放派词的集大成者
10 .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述:“唐人作富贵诗,多记其奉养器服之盛(即奢华生活)”,“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材料反映了
A.唐代诗人见识有限B.宋代文人生活简朴
C.唐代崇尚豪奢之风D.宋代经济水平提高
2020-06-0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辽宁省协作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