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美国学者墨菲《亚洲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表格中数据反映的历史信息,据此信息说明唐宋时期的经济现象并简述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管理制度上的创新表现。试从文化角度说明“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2 .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7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厢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在实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3-15更新 | 164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1-2012学年河南省宜阳一高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3 . 下表内容是宋代有关文献对农民生产状况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田功微粱稻,圃学蕃麻枲。截筒户割漆,剥楮人抄纸。[北宋]彭汝砺《六月自西域归》
此身非不爱罗衣,月晓霜寒不下机。 织得罗成还不著,卖钱买得素丝归。[北宋]徐积《织女》
赣民遇农隙,率贩鹾(盐的别名)于闽、粤之境,名曰盐子[南宋]刘克庄《墓志铭•宋经略》
A.宋代农民赋税负担沉重B.农业生产逐步走向市场化
C.家庭手工业的发展迅速D.家庭经济已突破自给藩篱
4 . 下表是根据《宋史》按籍贯统计的北宋入传(正传和循吏传)官员地域分布情况

据此可知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渐进性
B.北宋时期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开发
C.北宋时期北方总人口数量日渐减少
D.北宋后期官吏减少缓解了财政负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由下表内容可知,我国古代科学家
朝代科学家活动记载结论
唐朝张志和让人背向太阳喷洒小水珠,看到类似虹霓情景彩虹是因阳光通过空中的水滴形成
北宋沈括把磁针搁在碗沿上;以针横贯灯芯草浮于水面;用独根茧丝将蜡少许粘着于针腰,在无风处悬挂只有“缕悬法”才能使指南针真正“指南”
元朝赵友钦将一个黑漆球挂在屋檐下,该球半个亮半个暗,犹如月球反射太阳光。不同角度看黑球,其反光部分的形状各异,有月牙形、半月形等解释月亮的盈亏现象
A.重视科学技术的实用性B.富有近代科学探索精神
C.运用实验说明天人感应D.借助实验进行创造发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AB.BC.CD.D
7 . 《新唐书·地理志》详细记载散见于全国各地农田水利工程,尤以江南道和江南东道为最多。近人统计隋唐时期长江下游各地水利措施的次数见下表。这反映了
省份(今)隋朝(次)唐朝(次)
浙江省244
江苏省118
安徽省112
A.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唐朝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
C.经济重心南移进程明显加速D.长江下游地区成为农业中心
8 . 下表是对元代南北方户数与人口数的对比统计。这反映出当时北方
户数北方1435360
南方11395909
人口数北方4558235
南方51828651

A.中央政府鼓励向南方地区移民B.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C.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相互重叠D.国家的财赋开始仰仗东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下表是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
北宋(71)南宋(62)
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
此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2018-06-09更新 | 10807次组卷 | 16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