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典》记载:“自归附之后,权豪富户每坏了市舶司的勾当,出办的钱物,入宫喂少有。”元朝统治者决心整顿这种状况。至元三十年(1293年),中书省参考宋朝“元丰市舶条例”,制定出《至元市舶则法》,这是我国现存最早且体系较为完善的涉海外贸易的法律规范。

《至元市舶则法》中有关规定,比起前朝有了多处突破。比如,实行“奖出限入”的“单双抽”制度,将蕃货和土产予以区分,对蕃货的征课倍于土货,土货单抽,蕃货双抽;无论官吏、和尚、也里可温(基督教徒)、笞失蛮(伊斯兰教徒)、诸色人等,均可从事海外贸易;舶商要申领衙门公文(相当于今天的海关注册登),在公文上明确填写前往的番邦,不许在途中绕到别国,返航时必须要回到发船地;“金银、铜钱、铁货、男子妇女人口,并不许下海私版诸蕃。如到蕃国,不复前来,亦于去时公验空纸内明白开除,附写缘故。若有一切连犯,止坐舶商船主”;有关整治腐败、消除舞弊的强制性措施,占了全文的一半……规定“舶商、捎水之人,皆是趁办课程之人,其落后家小,合示优恤。其所在州县,并与除其杂役”。

元朝航海家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说:“皇元混一声教,无远弗届,区宇之广,旷古所未闻。海外岛夷无虑数千国,莫不执玉贡琛,以修民职;梯山航海,以通互市。中国之往复商贩于殊庭异域之中者,如东西州焉。”

——据顾童《元代市舶则法变迁分析及启示》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至元市舶则法》进行评析。
2024-05-1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偏安一隅的南宋,只有“残山剩水”?

【材料】宋南渡后,山水画“边角之景”兴起。与北宋的全景山水相比较,“边角之景”特立独行,马远、夏圭将其推至南宋时期的主流风格。

马远生活在动荡的时代,统治者的偷安和金的加剧侵略,使他内心痛苦而无奈,此时,他常常借助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心情,通过山水来抒发胸中逸气,在画作中皆体现在通过画面的点景人物,把观者的目光引向辽远开阔的空白空间,发人深思。

马远的山水画线条刚劲,构图简洁,对景物概括提炼,特写一角,留下大片的空白,但画面不显空洞,意境深远。这一点在他的《寒江独钓图》中得到充分展现。

夏圭的《溪山清远图》在空间方面,以加大浓淡、虚实、对比度、繁简等进行空间拉大,使得其感受更自然、真实。与当时其它山水画比较,这幅作品在遵重视觉直觉上,放弃了很多传统的经验,同时将传统的经验揉和,与以往其它作品有所差异。

——据钱珂《南宋山水画“边角之景”探析》、《偏安一隅的南宋,只有“残山剩水”?——〈溪山清远图〉》等


【评析】
明代郭纯认为:“是残山剩水,宋僻安之物也,何取焉?”
有学者认为:“残山剩水”隐喻南宋偏安是后人的附会,从绘画艺术的角度理解,应为一种绘画风格的转变,甚至是一种对北宋山水画的批判或叛逆。
当代李霖灿认为:夏圭《溪山清远图》的构图方式,是中国山水画的有机生长与发展,不必然与政治画上等号。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三位学者关于南宋山水画的看法。
2024-01-22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东、中西部地区主、客户(宋代以土地的有无作为评判标准,分为主户与客户)情况

地区主户(口)客户(口)主户与客户之比

东部
江南东路90226117149983.7%
河北路76513021906577.7%
两浙路144640638369078.9%

中西部
夔州路21559525247246.1%
荆湖南路45643135462656.3%
利州路17983512215659.5%

——据《文献通考》整理

材料二   观点一:王安石:“今富者兼并百姓,乃至过于王公”;蔡襄:“民有智能者,乘时趋利,为农则兼并,为商则高下,取天时人力之大者,遂以富强,奢靡冒法,出于王公之上,此古所谓乱俗之民,可诛者也。”

观点二:“今者州县有十等五等之别,一有均敷,曰上户;一有追呼,曰上户;一有差徭,曰上户。为上户者不胜其劳”“士大夫类曰抑强扶弱,而不知安富恤贫亦所以为政也。田里贫则国家贫,田里富则国家富,田里之财即国家之财也。”

——摘编自李华瑞《宋代“兼并之家”考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时期东、中西部地区主、客户占比不同反映的实质,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宋代人地关系的观点进行评析。
2023-11-06更新 | 41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南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的发展在南宋出现了第一个高峰,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有组织、制度化的私学体系在宋代正式形成。南宋时,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为白鹿洞书院订立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完整的书院规章制度,也被称为学规,后来成为历代书院共同依据的范本。《揭示》强调: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名声,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朱熹认为书院教育的根本方针是实施“五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实现上述教育方针,朱熹又提出了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将德育置于教育首位的主张,为南宋学者和教育界所认同。以德育人为主旨的书院教育引发了宋代教育的深刻变革,极大地推动了宋代教育的发展,使宋代教育达到了很高水平。

——摘编自刘佩芝、冯会明《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探源》

材料二   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后不久,谈及了改革北大的初步构想。他把北大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两点,一是学制、课程等“学课”的“凌杂”,另一是学校“风纪”的“败坏”。应对之法则是延聘“纯粹之学问家”和“学生之模范人物”。他一入北大即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蔡元培认为“学”(学理)与“术”(应用)虽然“关系至为密切”,但因为“习之者兴趣不同”,要区别对待。“文、理,学也。虽亦有间接之应用,而治此者以研究真理为目的,终身以之。所兼营者,不过教授著述之业,不出学理范围。法、商、医、工,术也。直接应用,治此者虽可有永久研究之兴趣,而及一程度,不可不服务于社会。……学为基本,术为支干,不可不求其相应。”

——摘编自娄岙菲《蔡元培与北大校风的重塑(1917﹣1918)》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的动机并简要评析其教育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蔡元培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改革北大带来的影响。
2023-10-03更新 | 120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3分别是宋代主要城市分布图、北宋主要词人籍贯分布图、宋代主要诗人籍贯分布图。

材料二   北宋太祖、太宗两朝,所有将相重臣几乎全是北人;真宗、仁宗父子先后起用王钦若(临江人)、丁渭(苏州人)做宰相,打破了南人不为相的传统。真宗朝的重臣寇准,极力反对让南方人参政。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北派领袖司马光,曾启奏神宗:“闽人狡险,楚人轻易;今二相皆闽人,二参政皆楚人,必将援引乡党之士,充塞朝廷,风俗何以更得淳厚。”神宗朝的七位宰相,六位是南方人。图7为北宋主要宰相籍贯分布图。

——以上材料均据陈正详《中国历史文化地理》

结合材料一、评述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024-05-14更新 | 20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宋代改变户籍制度,分主户与客户,佃农摆脱了过去只能是地主私属的卑贱身份,成为编户齐民。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
A.户口主要按其职业进行分类
B.政府对佃农的人身束缚减轻
C.户籍制度的变革适应了租佃关系的发展
D.主客户之分违背了征税标准的变化趋势
2023-07-27更新 | 302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