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王祯在《农书》中兼论了北方农业技术和南方农业技术,并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同时指出“今并载之(指南北农具),使南北通知,随宜而用,无使偏废”。这些内容(       
A.意在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体现了元朝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反映了蒙古族完成了封建化进程D.表明国家统一有助于农技整理推广
2023-11-1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生活在南北宋之际的庄绰在其著作《鸡肋编》卷中《石炭》中载:“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宋代居民最早使用煤作燃料B.矿冶业成为主要手工业部门
C.北宋时煤已成为日常的燃料D.汴梁成为宋代的冶铁业中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商业的发展尤为显著,出现了许多与前朝相比不同的特点。北宋的统一,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商业也取得了一席之地, 社会环境决定社会意识,在统治者内部, “重农抑商”这个传统现念,有了一定的转变,在“重商”与“抑商”之间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意见,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重视商业的地位,更多的人为商人说话,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在宋代有一个新的变化。

——摘编自邓晓影《宋代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的提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的观点,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窑所生产的青瓷,完全没有花俏装饰,造型简洁典雅(如右图)。但蓝色的产生对空气湿度有严格的要求。“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正是宋徽宗对汝窑天蓝色瓷器的感叹 。这反映出宋代汝窑(       

A.瓷器体现出理性之美B.瓷器烧制技术的高超
C.制瓷业得到政府支持D.制瓷业占据主导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隋唐时期在制度上有重要建树,在中国封建制度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变革时期。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并逐渐完善。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摘编自《中国通史》(白寿彝总主编)等

材料三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立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秦朝制度“三个环节”的具体名称,并简述秦朝制度建立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空缺的“”是哪一机构,并分析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3)阅读材料三,除制度以外,试从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科技这几个方面,说明宋代在该方面的新发展。
2023-05-06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下列各项中,可为此提供论证的史实有( )
①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不再受官府任何限制
②“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
③贱民阶层消失,无地农民不再受人身束缚
④“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A.①③④B.②④C.①②D.②③④
7 . 下图为发现于河北的辽代墓葬茶道图,该图展现了从选茶、碾茶到煮茶等一系列过程。据此分析,当时辽(     

A.完成了封建化进程B.饮茶文化深入民间
C.手工业发展较迅速D.深受中原文化影响
8 . [古代江南地区的开发]

材料一西汉时,江南地区还处于地广人稀、农业落后的状况。但到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水稻亩产量从西汉时期的四石升至东汉时期的约六石。据考古资料显示,湖南、江西等地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陶罐、陶仓等物品。江南郡县明显增多,垦田多辟,耕地面积扩大。广大农民辛勤耕作、农业劳动力资源增加、汉越民族交融和共同开发、相对较好的自然条件以及铁农具广泛使用,成为此时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水平仍远低于北方,但还是为后来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作了一定的准备。

——摘编自夏时华《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若干原因探述》

材料二北宋立国后,太祖、太宗及其继承者通过强化地方官员劝农督导职责、推广优良品种废除苛捐杂税等措施重点发展东南经济,这促使当地农业飞速发展。随着麦、粟等旱地作物在南方的推广,东南“专种粳稻”的种植制度得以改变,农作物种植范围得到扩大。东南地区农民利用平原、丘陵山区的各种不同地理条件,开辟出经济作物的专业经营区域。因东南地区民田十之八九种稻,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使水稻的总产量超过了粟、麦而跃居全国首位。

——摘编自叶依能《宋代东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农业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东汉相比,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宋朝时,江南地区开始出现稻麦两熟制,但租佃契约仍按原先每年秋熟收租旧例,佃户只在秋收稻米中按规定额缴租,而所种之麦并不征租,全部归佃户所有。宋朝的这一收租做法
A.使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B.有利于稻麦两熟制的推广
C.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进程
2022-01-12更新 | 559次组卷 | 1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高新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2019-06-08更新 | 6849次组卷 | 75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