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在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社会,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但也包括以工商等其他途径致富者。宋人苏辙说:“惟州县之间,随其大小,皆有富民”。南宋叶适对富民的重要性作了最全面的阐述,他指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宋代以来,国家不断推行改革。历代改革均涉及社会和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但一般来说,均平赋役和整顿吏治始终是国家改革的两个重点。而这两者又均与“富民”阶层紧密相关。“宋王朝对农民的统治是通过户等制而实现”,而乡村组织一级头目基本都是由户等靠前的富民群体来担任。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憬《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明清时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市镇,一大批工商业市镇以及商品经济发达的府域得到快速发展,其中江南地区尤多。刘家港镇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依托发达的航运,商品北达京师,西至巴蜀,甚至销往欧洲,消费市场十分广阔。明中后期的苏州,占总人口半数以上的手工业者或与之相关联的从业人员在当地生产出的大量商品都被销往外地,江南地区自古就有“重农不抑商,扶商不危农”的商贸传统。江南市镇从农村商业产业链的发端开始,种植经济作物,发展手工制造业,向内、向外拓展交易市场,形成了富有江南特色的商品经济模式。

——摘编自张轶伦《明清江南市镇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富民”阶层崛起的原因,并从国家发展与治理的角度分析“富民”阶层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2023-12-28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下诏曰:“东南之利,舶商居其一。比言者请置司泉州,其创法讲求。”这表明宋神宗(     
A.主张废除“海禁”政策B.加强对地方权力的监督
C.产生“与民争利”的思想D.认识到海外贸易的重要性
3 . 987年,宋太宗派出8名内侍,带着敕书金帛,“各往海南诸藩国,勾招进奉,博买春药、犀牙、真珠、龙脑”。北宋时期,与中国通过海上开展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多达50多个。这反映出北宋(     
A.注重规范海外贸易B.陆路对外贸易衰落
C.海外贸易发展繁荣D.边境贸易日渐繁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经济发达并拥有先进的印刷技术,朝廷大力扶持书院,佛道二教为书院的选址以及讲说形式提供了经验,这些有利条件促使书院在宋代进入“黄金期”。宋代书院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幽美的学习环境。四大书院教育成绩突出,为宋代社会培养了众多人才,也为官学科举教育的弊端起到修正作用。除书院外,宋代在多个领域被人们视为“黄金期”,如哲理性诗词创作的黄金期、民间制瓷业发展的黄金期等,不同的视角反映了人们探究宋代历史的不同侧面。

——摘编自刘明明《宋代四大书院教育研究》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再提出宋代社会的任意一个“黄金期”,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提出的“黄金期”不得与材料中的三个“黄金期”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12-19更新 | 92次组卷 | 25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置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由此可见当时(     
A.城乡间经济差距扩大B.商品经济比较繁荣
C.工商业者的地位提高D.抑商政策已被放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宋钱币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10多倍,并出现了纸币。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流通规模扩大B.对外贸易的发展
C.商品种类日益丰富D.边境市场的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之屋…客贩往来,旁午于道,曾无虚日。材料反映了两宋时期城市(     
A.对外贸易兴盛繁荣B.区域间长途贩运发达
C.商品经济空前繁荣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8 . 《东京梦华录》卷三《州桥夜市》记载说:“自州桥南去……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而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进行营业。“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反映了宋代(     
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管B.政府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城市经济职能进一步增强D.政府奉行“工商皆本”政策
2023-11-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实用性备考联考(四)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宋真宗时期,社会经济已经恢复并重新走向高涨,商品流通的活跃,为市镇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浙东地区,由于大面积发展粮食生产的条件不足,相应地,经济作物种植和山区林业、沿海渔业则十分发达;地处沿海的越、明、台等府州,盐业市镇十分兴盛;如绍兴府,自六朝以来一直是纸业中心;萧山县西兴镇,位于浙东运河与钱塘江交汇处,与临安城郊的浙江市隔江相望,处于水路交通要冲,商旅往来频繁。从地区发展来看,绍兴府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州府,居浙东首位;从个体发展水平来看,如绍兴府的曹娥镇、渔浦镇、龙山市等,年商税额在1000至5000贯,已接近县级城市的水平。这些镇市实际上充当了与县城同一层次的经济中心地的角色,发挥着将远离州县城市的广大农村与城市联系起来的作用。

——摘编自姚培峰《宋代浙东市镇的经济形态与社会特征》

材料二到了明代初年,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全国各地市镇普遍兴起,从临时的、定期的集市发展为较大规模的工商业市镇,如长江流域的刘家隔,其“始居民十数家,宣德、正统间,商贾占籍者亿万计,生凿日繁,贸迁益众,卒成巨镇。”浙江崇德石门镇因榨油业的发达,成为拥有数千家的巨镇;嘉善的甘家窑镇,则是“民多业陶”;江苏吴江的庵江市,“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这些市镇的经济活动,有的已超出地区性的限制,而和全国各大都市发生联系,并在一些丝织业市镇出现了“有力者雇人织挽”的现象。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的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浙东市镇经济发展的原因,并概括浙东市镇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的表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都城平面示意图

材料二   针对北宋汴京对社会风俗的影响力,宋人王安石指出:“且圣人之化,自近及远,由内及外。是以京师者风俗之枢机也,四方之所面内而依仿也。加之士民富庶,财务毕会,难以俭率,易以奢变。至于发一端,作一事,衣冠车马之奇,器物服玩之具,旦更奇制,夕染诸夏。” ……另有时人论道:“今夫诸夏必取法于京师。所谓京师则何如?百奇之渊,众伪之府,异服奇器,朝新于宫庭,暮仿于市井,不几月而满天下。”

——摘编自惠鹏飞《汴京之中国历史影响研究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的社会现象。
(2)若要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全貌,还可以补充哪些材料,并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