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饮食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形成自己丰富的内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宋代的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南,形成以稻作为中心的农业经济,因此其主食以稻米为主。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的饮食店有酒店、食店、面食店、荤素从食店等多种类型。宫廷贵族的饮食也十分豪华,宋神宗在深宫宴饮享乐,“一宴游之费十余万”。宋代饮食文化的高度发展,使得中国烹饪技艺所追求的色、香、味、形臻于成熟。但宋代不少文人并不沉迷于口腹之欲,面对美味佳肴,却能节俭自奉,在日常的饮食生活中保持淡泊素雅的风度。

——摘编自陈文华《宋元明清时期的饮食文化》

材料二   清朝乾隆时期,马戛尔尼代表英国率使团访华,在其秘书乔治·斯汤顿的日记中有对中式饮食礼俗的记载:御前宴会人们彬彬有礼,足见“东方人对帝王的敬礼,不亚于欧洲人对宗教的敬礼”。随行的英国商人在沿海曾受到清朝政府的强烈抵制,所以英国商人的记述中对中式宴饮负面的描述居多,如礼节复杂,餐具古怪。加之乾隆皇帝严词拒绝了英使团的通商请求,“落后”、“繁复”逐渐成为西方对中式饮食礼俗的理解。

——摘编自刘征宇《明清时期中国上层社会传统饮食礼俗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饮食文化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使节对清朝饮食习俗的印象,并说明产生这种印象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政府派出使臣往东南亚诸国去“勾招进奉”,博买物货,打造海船,大力发展与当地的贸易。据《宋史》所载,当时进口的海外物品中,主要有香料、犀、琥珀、乌满、苏木等物。上述物品中的大多数为东南亚地区所产。宋代向海外出口的物品以瓷器、丝织品和铜钱为大宗,而这三大宗产品中,很多是输向东南亚地区的。三佛齐、占城等国“在南海之中,诸蕃水道之要冲也,东自阁婆诸国,西自大食、故临诸国,无不由其境而入中国者”。因此,宋代政府与东南亚诸国结成和平友好关系,推动了海外贸易的繁荣。

——摘编自卢苇《宋代海外贸易与东南亚各国关系》等

材料二明朝中期以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形式已由私人帆船贸易占据了主导,朝贡贸易基本停止。国内沿海地区的居民凭借着物美价廉的商品、辛勤的劳动立足于东南亚地区,并以和平自愿的方式同当地各族人民开展经贸活动。中国运出去的是丝织品、瓷器等,换回的是中国缺少和急需的白银及中国人民喜爱的东南亚特产,这些物品的输入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每年中国商船满载货物到东南亚的贸易口岸,由当地华侨、华人以最短的时间将货物卖给西方商贾和其他亚洲商人,同时购买中国所需的他国货物。西方商人和其他亚洲商人也在当地大量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这些物品后被大量转运到欧洲市场和拉丁美洲市场。总之,中国同东南亚地区贸易的迅速发展,有助于缓解明朝廷的财政困难。

——摘编自郭立珍《明清时期中国同东南亚地区贸易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南亚地区在宋代航海贸易中的地位及宋代航海贸易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代相比,明代和东南亚地区航海贸易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中国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最先在中国培植、采摘、饮用、售卖,其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业内流行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与唐代相比,宋代政府重视茶叶贸易,形成了东南七路产地市场,以汴京为中心的北方销地市场,川峡四路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产销地市场,以永兴、秦凤、熙河为中心的西北诸路及西夏、吐蕃地区销地市场。这些市场不但层次更分明,而且市场容量更大、茶商人数更多,出现了一批包买商和茶商自有的茶园。茶商资本空前膨胀,茶行组织也首次出现。唐代税茶最高年收入为80万贯,到了宋高宗(11271162年在位)末年财政总收入为5940余万贯,茶利就占了财政总收入的4.6%;宋孝宗(11631189年在位)时财政收入增加到6530余万贯,茶利占7.2%。

——摘编自陶德臣《论茶“盛于宋”的意蕴》

材料二   美国的殖民活动、中美茶叶贸易使得美国形成与中国不同的茶文化。他们把来自中国等地的茶叶改造成袋茶和瓶茶,使饮茶更为快捷方便,饮茶习惯方式在欧洲移民的后代、拉美裔人、非裔人、亚裔人、原住民中形式多样,民众普遍爱喝冰茶,饮用时加入方糖、柠檬或蜂蜜、甜果酒,甜而酸香,开胃爽口。冰茶几乎占据美国80%的市场,而且行销加拿大等国。

——摘编自黄剑、涂雨晨《论美国茶史及美国茶文化特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茶叶贸易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茶文化的特点,并综合材料分析茶文化在世界传播的重要意义。
4 . 宋代在很多方面打破传统中国沉闷的作风而别开生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政治方面讲,为保持门面上之前后一致,宋朝几乎恢复了唐朝所有衙门职司,同时也创立了许多新机构,这些新机构功能上更具弹性,在业务上超越旧有组织。从经济方面讲,宋朝面临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显著的进步:城市勃兴,内陆河流舟楫繁密,造船业也突飞猛进。中国内地与国际贸易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峰。铜钱之流通也创造了新纪录,之后再未为任何朝代打破。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宋时官员们有丰厚的俸禄,以满足奢华生活的需求。宋代的官员大多是有高度文化修养的士大夫,他们的享乐方式通常是轻歌曼舞,浅斟低唱。宋代文人大多实现了社会责任感和个性自由的整合,他们用诗文来表现有关政治、社会的严肃内容,词则用来抒写纯属个人私生活的幽约情愫。这样的分工对词的发展大有好处。都市繁荣,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新机构”的功能,并简述宋代在“市”“国际贸易”方面显著进步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词繁荣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打破诗与词的界限”的文学家。
2022-03-1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19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模拟卷(一)历史试题
5 . 城市既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又是经济发展的产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材料一   开封是北宋首都,亦称“东京",或“汴京"。它位于大运河与黄河的交接处,是自隋唐以来,南中国漕粮支援京师大兴和长安的战略要地。918年后,它成为五代的首都。后周将它扩克,建设了第二重城墙。由于开封处于十里平川的黄河谷地平地,无险可守,因而需要建立多重强大的城墙以为防中之用。因此它拥有大高墙和深壕。

然而,开封的皇城内亦是商肆和娱乐场所林立。有医者街、御街、曲院街等主要商业,由奢侈品到日常用品集中的主要商业区(如珠宝、金银铺、杂货铺),以及六个瓦子区。皇城内汴河上的州桥一带更是全市最大的夜市。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   欧洲在新大陆重建自己的城市。布宜诺斯艾利斯(现南关阿根廷城市)建于1580年,土人或怀敌意,或者不见踪形(这一情况之严重性不亚于前者),居民不得不自己种地打粮食。有人在这些土地上建造房舍,断来一个杂货商,又出现一家客店,医生和律师便在那里安身,随着需要的产生,铁匠和别的手艺人相继而来。他们应该根据城市的需要建立相应规模的农村。城市一旦建立,多样化的种植业便在四郊迅速发展,提供丰富的食物。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开封成为北宋都城的原因和开封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市建立的背景,概括作者对于新大陆城乡之间关系的观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

材料一   从汉通西域到唐代,西北陆上贸易一直占据对外贸易的主导地位。就国家政策而言,陆上贸易主要作为控驭戎狄之术,政治目的远大于经济追求。这是因为汉唐时期,大部分中原王朝建都于长安洛阳之间,其威胁多来自北方草原。因而,鼓励蕃商来华贸易主要目的并非微不足道的关市之征和获取宫廷所需珍宝,而是显示王朝的强大富足,吸引各国臣服。直到唐代,海洋贸易还处于对外贸易的次要地位,更没有财政意义。

宋朝鼓励海洋贸易,设立市舶司,实行抽解和博买,一开始就以追求经济利益为重,获取市舶收入,认识到“国家之利莫盛于市舶”,其乃“富国裕民之本”。元朝继承了宋朝追求经济利益的态度,大力发展海洋贸易,把市舶收入作为国家财政收入,……宋元两朝在对外贸易目的上已完全不同于汉唐。宋元两朝激发出的沿海百姓贸易求利的海洋意识及中国在海洋贸易中的优势,使中国对外贸易真正进入海洋贸易时代……。当然,这也与当时国家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背景密切相关。

——摘编自黄纯艳《宋元海洋意识的新变与海洋贸易时代的确立》

材料二   近代在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贸易体系逐渐逊位,终以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为标志走向解体。中国被迫开放贸易并按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原则开放通商口岸、租界和建立海关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朝贡贸易体系的制度框架,为条约通商贸易体制的确立提供了条件。条约通商贸易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侵害了中国的主权独立,使中国的商品市场被纳入由英国构建的西方世界经济体系。

——摘编自张明之《从朝贡体系到条约通商: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形态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和宋元时期对外贸易的不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体系变化及其影响。
2022-07-13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业性农业是宋代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新发展,也是客观的社会环境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商业化与专业户的增加促进了宋代工商业的兴盛和商品货币经济的繁荣。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宋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海外贸易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其中,宋人在造船、指南针、印刷术等方面的成就,直接为海外贸易的繁荣提供了有利的前提。北宋时期的中国,北方地区长期为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控制。中原宋王朝与这些北方民族矛盾尖锐,争战不已,使西北丝绸之路贸易进一步编减,宋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因而海外贸易受到高度重视。

——摘编自高莹《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初探》

材料二从专门记录海外情况的著作《请蕃图》《岭外代答》等书中可以看出,宋代进出口贸易规模大、物品种类多,王公贵族与寻常百姓都成为舶来品的消费者。《宋会要辑稿》记载南宋初年通过海道进口的货物有400余种。这些舶来品来自日本、朝鲜、东南亚、阿拉伯等地区。宋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并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修订了中国这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为后代所继承。

——摘编自高红清《国际化的宋代与海上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022-06-0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店铺散落到居民区中的大街小巷。店铺布局和装饰不再整齐划一,店铺的招牌凸显出各自特色。据统计,《清明上河图》中除景物的遮挡外,图中有商家设置的广告招牌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使用店招的店铺多以姓氏或经营的名牌产品作为店招,如“杨家应症”“刘家上色”“太阳中医肠胃”等。彩楼(门面装饰)广告是宋伐新出现的广告形式。《东京梦华录》载:“凡京师门店,门皆缚彩楼欢门。”还有许多店家用名人字画来装饰店面,还出现了诗人专为商品销售创作的广告诗。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铜板雕版印刷广告,印制精美,雕版中间刻有玉兔抱杵捣药的商标图。

——摘编自杨海军《中国古代商业广告史》等

材料二   画报作为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刊物,是研究近代城市生活与文化的重要资料。天津的《北洋画报》自1928年起相继刊登标语口号,以此支持国货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在广告中不断强调“国货”概念,传递“爱国”观念,借助国货运动的开展将国货产品、国货广告与爱国情感联系在一起。如“好运道,爱国人士请吸国产超等香烟”“爱国须用国货”“中国人不用中国货,谁用中国货!”等。还有广告语突出表明商品的“国货”性质,如“纯粹国产呢绒”“用国产纯羊绒织成”“完全国货”等。

——摘编自何嘉琪《近代国货广告的文化解读以<北洋画报>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广告丰富多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洋画报》刊登传递爱国观念广告的历史背景,并作简要评价。
2022-12-28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强基联合体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宋方信儒出使金国时,向金统治者夸耀说:“象犀珠玉之富,俱出于二广;江东则茶桑之陆海也;浙西十四郡,苏湖熟,天下足,元帅之所知也。浙东鱼盐之富,海藏山积,食之虽众,生之无穷。闽自为东南一大都会,其支郡有六,又且兼江、淮之所入。”

宋代的商品构成中,粮食和布帛之类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越来越居于主要地位。“夫行商坐贾,通货殖财,四民之一也,其有无交易,不过服食、器用、粟米、财畜,丝麻,布帛之类。”“千里不贩籴”的旧格局已被彻底打破,远距离的粮食贸易空前兴盛。

——摘编自李晓《宋代商品结构状况的变化》


材料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的多种信息,提取至少两条信息并以史实说明。(要求:信息提取准确,史实运用恰当,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商人的来源广泛,除世代经商者外,还有许多农民、官僚子弟、宗室子弟,甚至僧尼。许多人是在从事本业的情况下兼营商业的,如手工业者往往同时从事手工业与商业两种职业。富商大贾多出自两浙、江东等富庶地区,这些地区农民弃农从商的现象也比较突出。商人的身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富商“累千金之得,求田问舍”,有的富商培养子弟“读书为士人”。小商贩改换职业的现象也很多。

材料二   宋代商人的构成异于前代,士、农、工、商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社会阶层间不再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宋代“取士不问家世”,商人子弟也可以参加科举,以至于“非兄老先营事业于前,子弟即无由读书,以致身通显”。大小官僚竞相经商,或与商人联姻,谋利、求吉的心态被社会普遍接受,人们的商品价值观念增强,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起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罗朝霞《宋代商贾阶层的构成及其社会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商人构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人构成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