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宋代并非中国古代史上国势强劲的时期,它面临很多内部和外部的问题,但其在经济、文化领域仍然有许多新成就与新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浙江乃通江渡海之津道,且如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江岸之船甚夥(多),初非一色:海舶、大舰、网艇、大小船只、公私浙江渔捕等渡船、买卖客船,皆泊于江岸。盖杭城众大之区,客贩最多,兼仕宦往来,皆聚于此耳。

——摘自(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二

材料二   “南海I号”南宋古沉船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文物储存最多、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近年来,随着“南海丨号”保护发掘项目考古工作的推进,沉船中的瓷器、铜铁器、金银器、漆木器、钱币等大批精品文物出水。“南海1号”沉船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数以万计的稀世珍宝本身,还在于蕴藏着超乎想象的历史信息和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

——摘编自崔勇《中国“南海丨号”为何被称为史无前例的水下考古典范?》等

材料三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摘自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

(1)概括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宋代社会经济发展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试举一例,简要说明宋代经济发展与文化兴盛的辩证关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交子务、会子务可分别称为北宋和南宋的“银行”。交子务是北宋掌管纸币印刷、发行事务的机关,会子务(会子库)则掌管南宋纸币的印刷、发行。两宋其他金融机构还有:太祖开宝三年,京师设便钱务,“令商人入钱者诣务陈牒,即日辇至左藏库,给以券,仍敕诸州:凡商人赍券至,当日给付,不得住滞,违者科罚”。榷货务最早设立于太祖乾德二年,在京师和地方均有设立。榷货务承担专卖、现金汇兑等。神宗熙宁五年,在东京设都市易司,后在一些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凡货之可市及滞于民而不售者,平其价市之,愿以易官物者听。”

——摘编自邓高峰《两宋金融机构》

材料二 明中叶后,钱铺、钱庄、账局等专业-信用机构逐步产生,包括汇兑在内的业务经营渐趋多样。至清代,钱庄、商店是经营汇兑业务的主要机构,其以钱票(相当于银行本票)、会票(相当于商业汇票)为主要汇兑工具,已展现出一定的组织性及专业性。会票这一现代支付工具--票据的雏形,于清初即已在京师、苏杭、徽州、山西等大市场与商贾之间频繁流通。......票号创建道光初年,几乎全由山西人经营,后延展至其他区域。汇兑业务广设分号的机构建制。清道光30年,日升昌、日新中等著名票号已在20余个城市设立分号35处,至20世纪初期,全国票号经营网点已达百余处,包括设于香港、日本神户等网点,19世纪中叶,一些票号开办了信汇业务,并规定两地收兑银两的标准,同时将汇兑与存放款业务相结合,办理期票贴现。1896年,中国第一家官商合办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成立,进入20世纪后,票号则由盛转衰。

——摘编自贺培《中国古代和近代金融变迁中的支付体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金融业发展的原因与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朝相比清朝金融业有哪些发展,并分析清朝票号在20世纪衰落的原因。
3 . 与前代相比,宋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关系、社会生活都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惩唐末、五代之弊,按照“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的思想立一代兵制,并把这一精神贯彻到官制之中,构筑了干强枝弱、君强臣卑的政治格局,重建国家和社会的秩序,促进了官僚体系的发展,加强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控制。

——摘编自盛险峰《“维制”与宋初政治格局》

材料二   与汉唐相比,宋代经济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商品经济成分在传统社会母胎中的急速成长。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剩余率的提高,煤铁革命的出现,手工业生产扩大以及运输工具的进步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商品经济继战国秦汉之后迎来了它的第二个高涨时期……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

——摘编自葛金芳《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首次启动》

材料三   唐宋之际,中国传统社会发生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阶级结构的调整。门阀士族退出了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官僚地主阶级。奴婢、部曲、佃客这些社会最广泛的下层劳动者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法律地位有了明显提高。

——摘编自戴建国《“主仆名分”与宋代奴婢的法律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初“内外相维,上下相制”思想在地方管理中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社会生活出现的新变化。
2023-11-03更新 | 190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的社会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封建贵族所有庄园的农奴部分被解放,佃户受地主束缚的程度降低,以自由平等为原则的新社会出现。

其二,封建贵族专政的特权被削弱,科举制度的公平、开放有利于平民百姓社会地位的提升,也加强了平民参与政治、受教育的权利。

其三,产生了新兴市民阶层,城市格局中封闭式的市制和坊制被瓦解,即市(商业区)与坊(居民区)之间相互区分、隔离的传统格局被打破,各种商店沿街开设,居民区与商业区相混杂,连成一片。

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就描绘了宋代都城汴京川流不息的人群、繁盛的商业活动、人民日常生活的场景及风土人情,再现了宋代都城一片繁华的城市风貌。

——摘编自戴雨薇《宋元时期瓦子勾栏乐人群体研究》


从材料中提炼任意一条宋代社会变革的表现,并予以说明。(要求: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
5 .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格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使出口商品的供给地移至东南地区,再加上造船业的发达和航海技术的先进,海外贸易的规模显著扩大,宋代对外贸易的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海上。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收入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收入均来自于宋朝的五大市舶司。宋朝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海外贸易体系,先后在广南东路的“①____”、两浙路的“杭州”和“②____”、福建路的“③____”以及京东东路的“密州”设立了市舶司,同时还修订颁布了中国最早的市舶司条例法规,中央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摘编自高雅婷、代谦:《河流上的繁荣:宋朝水路运输与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宋朝的市舶司往往设置在主要的外贸港口城市,结合所学依次填写材料中3个空格。

材料二   仁宗明道初年,程颢及弟颐实生。及长,受业周氏,已乃扩大其所闻,表章《大学》《中庸》二篇,与《语》《孟》并行。于是上自帝王传心之奥,下至初学入德之门,融会贯通,无复余蕴。迄宋南渡,新安朱熹得程氏正传,其学加亲切焉。大抵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六艺之文,与夫孔、孟之遗言,颠错于秦火,支离于汉儒,幽沉于魏、晋、六朝者,至是皆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此宋儒之学所以度越诸子,而上接孟氏者欤!

——【元】脱脱等:《宋史》卷427《道学传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宋儒之学”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派,并概括其主要观点。
2023-10-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市舶司(使)是唐、宋、元、明时期在对外贸易港口设立的办事机构。唐代采取鼓励海上贸易的政策,对蕃商优礼相待,“常加存问”,对输入的蕃货“不得重加率税”,十分注意政治影响。宋代市舶司基本沿袭唐制,但较唐代略为完善,其管理职能较近代海关更广。元代仍沿用唐宋旧制,但管理制度更为周密,制定并完善了包括市舶原则、征收关税、市舶刑罚以及从事官营海外贸易等一系列制度。明朝初期,朝廷把发展海外贸易限制在贡舶范围内,对海外诸国朝贡的货物不予征税。随“贡品”带来的贸易货物实行高价收买的“给价收买”制度,这对财政产生了不利影响。明武宗正德年间,朝廷实行抽分制;到隆庆时期,已默允私人下海贸易,海外贸易兴旺。

——摘编自关镜石《市舶原则与关税制度》

材料二   五口通商后,清政府在各口岸设立贸易管理官员。但因海关官员经常勾结外商贪污受贿及对近代外贸知识和税务知识的缺乏,海关税收制度混乱不堪。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冲击下,上海海关关税一度出现英、美、法三国领事“越俎代庖”自征自税的局面。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主张建立新海关制度,由“警醒”的“外国分子和中国官员联合起来”共同管理海关。1854年,英、美、法三国与清政府签订《上海海关组织协定》,由三国领事馆各出一名人员联合组成关税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海关事务,大清帝国的关税管理权从此逐步落入外人之手。

——摘编自蒋清宏《中国近代海关行政制度研究(18541869)》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海关长期由来自英、美等国的外国人担任高级行政长官,称为外籍税务司制度。1949102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立了海关总署,统一掌管全国一切海关事宜,结束了洋人控制海关的历史。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国海关实行以高关税为特征的贸易统制政策,强调“进严出宽”,进出口总额不断攀升,1956年,中国实现了贸易顺差。

——摘编自娄万锁《中国海关治理七十年:历程、经验及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市舶制度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建立新海关制度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海关制度演变的认识。
2023-02-15更新 | 21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体育休闲活动获得极大的发展,不仅形式丰富多彩,而且以多种方式存在。蹴鞠因其比赛风格、方法的改进,成为了一种兼具技能性与表演性的体育休闲活动。每到春天,市民纷纷奔向园圃去踢球,东京汴梁出现“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的景象。如果说蹴鞠是一种较为轻松的体育休闲运动,那么相扑则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强身健体的运动,同样深得宋代市民的喜欢和认可。水上体育运动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据《梦梁录》载:朝廷每年都举行规模宏大的龙舟竞标、水秋千、掷水球、弄潮等形式多样的水上娱乐活动,丰富了百姓的娱乐生活。

———摘编自韩颖《宋代休闲生活初探》

材料二   伴随着各项体育休闲活动的开展和活跃,南宋体育休闲娱乐文化也进一步发展并呈现出独有的魅力,呈现出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特点。“瓦舍”的发展,为体育表演和体育观赏活动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代表着体育休闲娱乐性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瓦市相扑者,……以图揉手之资”,体育表演也成为了一种可以赚钱谋生的手段。不管是在街头巷尾的体育表演,还是各大瓦舍勾栏中的体育表演都会采用商业化的宣传方式,这些都为当时的体育休闲注入了商业化的特性。而前去观看体育表演、进行体育休闲消费的观众更是数不胜数,使得在当时观看体育表演呈现出“诸棚看人,日日如是”的热闹场面。

——摘编自昃晨晨《南宋市民群体的休闲生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宋体育休闲活动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体育休闲活动的特点和影响。
2024-01-1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8 . 【元明清时期城市发展】

材料一   忽必烈曾许诺宋降后杭州“宗庙悉许如故”。元军进城后,保护了城内各衙署,对宋太庙、四祖殿、景灵宫、皇宫内等建筑也仅收缴礼乐器物,建筑得以保存。忽必烈至元十九年,杨琏真迦等为发展佛教势力,夺占原南宋御前道教宫观为佛寺,重构杭州的信仰空间。两年后,元政府在南宋故宫遗址上“建大寺五”,原受元廷保护的杭州城郊天圜丘亦被毁建寺。杭州成为江浙行省省城后,杭城内原南宋官街改造、重建成行省街署与官员府邸,监察江南官员的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大兴文教事业的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司等,大体由南宋旧官衙改造而来,仍保持中轴对称、前堂后寝的布局。

——摘编自陈彩云《从国都到省城:元初对杭州政治空间的改造》

材料二   山东西南部的济宁城原为县级治所,元京杭大运河竣工后成为北方运河段的重要枢纽,是明代首批开设的7个运河上征收商品流通税的钞关之一,升级为兖州府下的州或直隶州。明中期后,土坯建起的外城城墙延伸着城市的防卫系统,鸡市口街、小纸店街、税课街、打铜巷等成为南外城街巷名。乾隆五十年,城内人口占济宁州31.8%,达15-20万。职业商帮中,出现了具有某些市民属性的社会组织和结构,参与当地修建寺庙、戏台、货栈,以及修缮城墙、码头、堤坝等。随着更多费用低、效率高的商船从事沿海南北贸易,济宁等山东西部运河两岸的城乡从19世纪中叶开始急速被边缘化。

——摘编自孙竞昊《明清北方运河地区城市化途径与城市形态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对杭州的改造历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济宁城发展的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因素并予以说明。
2023-01-22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977 年,北宋于镇州、易州、雄州、霸州和沧州等州“各置榷场”,辽于琢州新城、振武军和朔州城南置榷场,进行官方贸易。后因范阳之战,罢互市。公元988年宋太宗下诏:“幽蓟之民,皆吾赤子,宜许边疆互相市易。自今缘边戍兵,不得辄恣侵略。”但不久又罢。公元1002年,应契丹之请,恢复互市,置场于雄州。“澶渊之盟”后,双方达成协议,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榷场。……由朝廷派官员专管,并由当地通判兼管其事,后又终仁宗、英宗两朝。从双方交换的物品来看,宋输出的主要品种有香药、犀角、象牙、茶叶、缯帛、漆器、瓷器、粳糯和书籍等。辽输出的物品有羊、马、橐驼、银钱、布等,羊是其中的大宗货物。宋方严禁私市硫磺、焰硝、卢甘石、水银丹漆,或“堪造军器物”以及直接影响国计民生的盐、米等项。辽国也同样如此,特别禁止向宋输出马匹。

——摘编自王晓燕《论宋与辽、夏、金的榷场贸易》

材料二 宋朝在雄州 等地开设了榷场,作为双方经贸文化交流的主渠道。辽国对宋朝的出口,有牲畜、矿物等特产。辽国从宋朝进口了大量物资,民众的吃穿用住等越来越依赖宋朝的供应,甚至辽国干脆放弃了铸币权,城内全部流通宋币。与此同时,大量中原书藉经由榷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使其更接近中原汉族士民。

——摘编自唐博《千年雄安——宋辽时 代的榷场边贸》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辽时代榷场边贸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宋辽榷场边贸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辽时代榷场边贸的积极影响。
2022-11-0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太宗雍熙年间对海外贸易征税的措施是“大抵海舶至,十先征其一”。……宋代市舶征税的基本标准就是粗色和细色。细色是名贵香料、宝石等奢侈品,粗色是纺织品、木材、药材、食品等价格较为低廉的日用品。……宋元时期是对舶货进行物抽分,如日用品、选购品、特殊品和奢侈品等;并按照货物的数量按比例抽分,如宋太宗雍熙年间市舶征税的标准是“十先征其一”,“岁约获五十余万斤条株颗”。

——摘编自贾洁蕊《中国古代市舶征税向海关税的变迁及其财政意义》

材料二   明王朝所处之14世纪至17世纪,正是世界面貌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隆庆帝即位后,他接受了“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教训,“隆庆改元(1567),福建巡抚都御使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与此相适应,向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征税的制度渐趋完善。

据《东西洋考·饷税考》记载,当时的税收种类有:(一)引税。海商出海贸易,首先要到督饷馆领取文引,这就要交纳引税,实际上就是许可证税。这种税出自船主。起初每引税银3两,后来将原额提高一倍。(二)水饷。这是一种船税,按船的大小向船商征收。往贩西洋的船只宽16尺以上者,征银5两。这实际上是征收的一种出口税。(三)陆饷。这实际上是商品进口税。商船回港后,按船上货物多少计值征税,“以货多寡,计值征输。”例如,万历十七年(1589)每百斤胡椒征银25分。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关税制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宋元到明朝市舶征税向海关税变迁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
2022-11-03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