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2024·重庆九龙坡·二模
1 . 《东轩笔录》记载,北宋时汜县有百余家佃户,因租种的田地“河贯其中,尤为膏腴”,逐渐致富,不少户“皆建大第高廪,更为豪民”。黄庭坚在《家戒》中告诫子弟:“谛见润屋封君、巨姓豪右……不数年间复过之,特见废田不耕,空困不给。又数年复见之,有嫘维于公庭者,有荷担而倦于行路者”。这反映出,宋代(     
A.租佃关系十分普遍B.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024-05-13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8大核心考点+82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4 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024·辽宁辽阳·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代《梦粱录》卷十六“面食店”条记载:“向者汴京开南食面店、川饭分茶,以备江南往来士夫,谓其不便北食故耳。南渡以来,几二百余年,则水土既惯,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这反映出宋代(     
A.各民族习俗差别缩小B.官府引导百姓生活方式
C.南北区域文化的融合D.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2024-05-13更新 | 298次组卷 | 4卷引用:(8大核心考点+82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4 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据宋人记载,丈夫去世妻子守丧期满即可改嫁;丈夫犯罪或外出三年不归,亦听改嫁。范仲淹在其子死后将儿媳嫁给门生;王安石儿子对妻子不满意,王安石便为儿媳选婿另嫁。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A.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传统婚姻观念的转变
C.封建礼教纲常的巩固D.门阀士族群体的衰落
2024·贵州毕节·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北宋后期,“比年臣僚营私牟利者众”,“披坚执锐之士,化为行商坐贾者,不知其几”。商业大潮也诱惑着文人,相当多的儒生文士抛弃了轻商的传统观念,“口谈道义,而身为沽贩”,“狃于厚利,或以贩盐为事”。这表明当时社会(       
A.重商观念盛行B.阶层流动日益加剧
C.奢靡之风流行D.官民共利成为共识
2024-04-23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5 综合冲刺专练(16+4模式)-【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安徽·模拟预测
5 . 历史学家陈寅恪倡导“以诗证史”的史学研究方法。宋代诗词中保留了众多“宋代记忆”,为后人认识宋朝提供了丰富材料。下列诗词中蕴含的“宋代记忆”与史实相印证的是(     
诗(词)句史实
A圩田岁岁镇逢秋,圩户家家不识愁(杨万里)稻麦复种的推广
B货出军储推赈济,转行交子颂轻便(薛田)商品经济的发展
C蜀茶互市入西番,番马来嘶渭水寒(黄彦平)海外贸易的繁荣
D金榜名传四海知,太平时合称男儿(胡则)门第观念的淡薄
A.AB.BC.CD.D
2024-04-21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2 中国古代经济-【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2024·浙江·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苏轼在《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中写到:“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这反映出宋代(       
A.士族阶层已经日趋衰落B.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C.城市中的饮食设施发达D.士人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
2024-03-22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8大核心考点+82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4 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西周“六艺”重视射、御。唐代设立武举,测试骑射、负重等。两宋至明代都延续武举,并设置武学。

就武举而言,两宋“以策(论)为去留,弓马为高下”,“凡武举,始试义、策于秘阁,武艺则试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射及策”。由于统治者重文轻武,宋代士人有能力应进士举者,不屑于应武举。明弘治六年(1493)规定,武举“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许骑射”。然而明代武职多荫袭,武举只是补充形式。

就武学而论,宋代武学“设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视看人材、试验弓马,合格者始许入学”。其教学内容除弓马武艺外,尤其重视“习诸家兵法,教授纂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明代武学则增加了《论语》《孟子》等作为主要教材。

——据《宋史》《明史》等


根据材料,概括宋明武举的共同特点。
2024-02-23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题型02 材料解析题——“特点”类设问-2024年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2024·江苏南通·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农民归附政府户籍的数量激增,户口总数比肃宗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增长近一倍。更多的小农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弃农经商,或靠佣工维持生计。这些现象反映了(     
A.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B.赋税征收不再以人丁为主
C.以庸代役促进农业商品化D.户籍制度的作用大为削弱
2023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期儒家传统中,士的形象往往会与“贫”分不开。但到宋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魏晋至隋唐时期的豪门阶层渐次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新兴的布衣阶层。宋人郑樵总结道:“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种不问家世而取土的姿态,随着科举制度的严密化,无疑会加速社会阶层的流动。相应地,宋代商业经济繁荣,社会中也出现了都市贫民阶层。

——张文涛《宋代救济制度与当代扶贫》

材料二   纵观中国的法制史,从商鞅变法开始,就规定商人及其子孙不得入仕,又将社会化为土、农、工、商四等,商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在社会上处处受到歧视。一直到宋代,这种局面才发生了转变,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商人不再是低位的“杂类”,商业也不再是君子不齿的“贱业”。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商人被编入坊廓户,成为国家编户齐民,具有民事主体地位。两宋法律赋予了商人很多的权利,如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子孙可以入朝做官,并且其人身财产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等等。

——杨军、刘金:《试析两宋经济立法的专门化对两宋社会及后世的影响》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024-01-23更新 | 1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变化、趋势类非选择题(含答题模板) -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2024·福建泉州·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图为宋徽宗画作《芙蓉锦鸡图》。该画色彩艳丽,典雅高贵。该画作体现了(     

A.写意绘画与社会鼎盛的互动B.社会风俗与笔墨情趣的融合
C.艺术审美与教化功能的结合D.理学思潮与现实主义的杂糅
2024-01-23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3 新情境命题专练50题-【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