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 道试题
1 . 两宋时期,女性人才分布广泛,女子读书亦被认同。宋高宗赵构主张女子读书并说道:“女子亦不可不读(书),读书则知自古兴衰,亦有所鉴诫。”甚至连激烈反对妇女写诗的理学家们,也要求女性接受教育,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说道:“女子亦当有教。”这说明两宋时期(     
A.女性教育相对务实B.三纲五常出现异化
C.男女平等观念加强D.社会观念较为开放
2023-12-0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梁平区等地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认为:历史是一条连绵不绝的河流,历史分期则是学者后来的观察。对于中国古代史,人们习惯上以大的王朝更替进行历史分期,却不计形式上同一王朝中的异质性。比如在论及唐宋变革时,多将唐与宋各自视为一体,来比较其间的差异。唐代的情况暂且不论,至少不应把两宋捆绑在一起,笼统论之。如此要想揭示并解释南宋以后的历史走向与社会转型,则有相当的困难了。该学者旨在(     
A.说明历史研究要注重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B.揭示唐宋变革论的立论缺乏逻辑与价值
C.论证王朝更替无法解释历史变革与发展
D.强调历史分期应当尽量避免标准的僵化
2023-12-08更新 | 453次组卷 | 8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认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开始于10世纪后期。其实9世纪时,意大利的一些和东方贸易有关的城市已然兴起。11世纪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西欧各地不断有新的城市出现。许多城市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者脱离农村与商人集居而成的。还有一些城市是由封建主、教会、国王主导建立的,他们希望得到货币,而获得货币的手段之一是向城市索取。

——摘编自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   长安是隋唐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唐代后期,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沿海地区的广州、明州、泉州迅速崛起,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尤其是扬州和益州,富甲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其经济地位实际上已经超过长安和洛阳。宋代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市民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他们要求用文艺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话本和戏曲就成了反映市民生活的新样式。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城市职能和城市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时期城市发展的影响。
4 . 北宋时期,宗室、士大夫家庭中妇女改嫁很普遍,甚至有明文规定宗室可以改嫁。到南宋后期婚姻观趋于保守,妇女改嫁受到限制。上述变化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社会流动的加强B.程朱理学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繁荣D.门第观念的淡化
5 . 如图描绘了文人会集时饮茶的盛大场面,如图是街头茶市的真实写照。据此可知,宋代(     
A.山水画的成就最为突出B.城市经济繁荣
C.文人生活理念逐渐普及D.饮茶文化繁荣
2023-12-0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学术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反映了宋朝婚聘相对于唐朝出现的重大变化。这缘于宋朝(       
唐代宋朝
皇家选妃妙择天下令族“不欲选于贵戚”,最理想的是“小官门户”
公主出嫁主婿皆取当世勋贵名臣家“欲求儒生为主婿”
宗室嫁女取门阀者配焉“不限阀阅”,以致“宗室以女卖婚民间”
A.门阀制度受到一些冲击B.婚姻最为看重财富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较强D.儒生积极投靠权贵
2023-12-02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高三11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田制度创立于北宋庆历年间。学田属于官田的一种,大多由朝廷划拨给州县学校和地方书院。学校用出租学田给佃户以收取地租的方式维持学计,地租主要是按季定额收缴粳米、糙米、菽麦等粮食作物,部分地方也采取折钱租的方式,如郓州学田“二千五百亩有奇,与民耕,岁输钱百万”,楚州学田年入七十万帛。学田的出租、收租、钱粮支付等,多由各学校自行办理,“一岁气廪……规划均制,不取于县官,而坐有余资”。学田制为学校的维持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障,宋代官办州县学校规模之大远超从前,北宋末年州县学校学生已达近十七万之众。

——整理自李清凌《学田制度:庆历改革的一项创举》等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

材料二   晚清新式学堂的经费主要有整旧为新(将旧有教育机构的资产屋宇作为新式学堂的校产费用)官款拨给、民间捐助、学生缴费等几个来源。在大规模兴学伊始,整旧为新可以为教育提供较多的房产、资金支持,但可供改造的资源毕竟有限。金融形势的恶化、财政的超负荷运转,使清政府根本无法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统治者对于新学又往往具有本能的抗拒,1867年关于京师同文馆开办算学馆的争论、1881年留美幼童的撤回,都清楚地表明他们对于西方文化的恐惧心理和排斥态度。教育领域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明确,也使得学生和民间投资者对于高昂的学费心存疑虑,学生故意浪费粮食、挥霍无度,导致教育经费的严重浪费,清末仅由饮食引发的学潮就达21次之多。

——整理自金林祥,赵会可《晚清新式教育经费不足原因分析》等

材料三   改革开放前,我国未提出过政府教育经费增长的要求。改革开放后,198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明确提出伴随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和占财政支出比例。据统计,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比例由1991年的2.81%上升至2016年的4.22%。

——摘编自王善迈《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改革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评价宋代的学田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教育经费的认识。
8 . 唐朝往往诗酒交融,无数文人在醉酒后留下千古名篇。而宋代文人儒者填词赋诗、以茶入词。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宋明理学的要求B.市民阶层的追求C.物质生活的进步D.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3-11-3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THUSSAT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新高考单科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蔡襄在《茶录》中记录了宋人的饮茶方式,先将茶叶碾成粉末,调制成茶膏,再徐徐注入沸水,并要制造丰富的泡沫(下图),同时欣赏泡沫的形状与光泽。由此可见,当时
A.将审美融入物质生活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奢靡之风
C.士大夫引领社会风尚D.茶道开始形成了完整的流程
2023-11-2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辛酉年(961)神沙乡百姓李继昌雇工契》;“雇慈惠乡百姓吴再通男住儿造作一年。断作月价,每月麦粟众(中)亭一驮,见与春三个月价,更残六个月价,秋【后】填还。”这份雇工契约说明在北宋初期(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商品经济发达
B.贱民阶层依然存在,数量已经显著减少
C.农民地主签订契约,较少牵涉人身束缚
D.政府放松社会控制,百姓自由更换职业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