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体育萌芽于原始氏族社会。商周时期盛行的射礼,竞争者先相互揖让,后登堂比赛,赛毕同饮,“其争也君子”。御术、龙舟竞渡等项目,同样受到“君子之争”的框定。汉代舞龙活动十分流行,不同节令的求雨祭礼都离不开舞龙。宋元以后,多数体育活动形式开始冲破“礼仪”束缚,如蹴鞠、相扑等成为瓦舍中民众喜爱的体育表演。清代民间冰上活动在技巧形式与普及程度上都较前代有很大的飞跃,这与满族人尚武善滑的传统有很大关系。

——摘编自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编《中国古代体育史》等

材料二   洋务运动开启了西方体育传入中国的先声。从1862年起,湘淮系等清廷军队开始废除传统的骑射、刀、弓等武艺,以西式兵操训练士兵。维新思潮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西方体育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维新人士“呼吁锻炼强民之体魄”。20世纪初,晚清政府明确规定各学堂一律练习兵式体操。1933年,党领导人民群众成立了“赤色体育会”,将体育与军事技术训练、政治任务相结合,使红色体育为革命和抗战服务。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学校体育课加入了军事体育元素或直接改为军事体育课,学习并掌握侦察、埋地雷、投掷炸弹等军事技能,推动了“以体卫国”爱国精神思潮的蓬勃兴起。

——摘编自王德辉《中国近代以来的国运与体育:“国运兴则体育兴”的历史阐释》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体育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近代体育活动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近代体育活动开展的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体育活动发展历程的认识。
2024-01-3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观”是以社会性质为主导的。不同的社会观,是在不同的社会性质下形成的,在同一社会下的人形成的社会观,大方向是相同的,但之间又是各有各微妙的不同之处的。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儒墨道三家都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从现实出发形成他们自己的社会观,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孔子自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墨子宣传“曰然女何为而得富贵而辟贫贱?莫若为贤,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功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老子把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引入政治社会理想,认为社会的贫富悬殊与“天道”不合。他的理想社会是返璞归真,小国寡民。

——摘编自张岂之《中华文明十二讲》

材料二: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类别关键词出现频次所占比例
社会伦理观念仁、礼、信8234次36.2%
法观念法、刑4648次20.5%
财富观念利、财、富5395次23.8%
公平公正观念均、平4427次19.5%

——摘自李振宏《两汉社会观念研究——一种基于数据统计的考查》

材料三: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娇,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娇,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墨道三家的“社会观”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孔子的“社会观”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
(2)据材料二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两汉时期上述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社会观念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2024-01-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田制度创立于北宋庆历年间。学田属于官田的一种,大多由朝廷划拨给州县学校和地方书院。学校用出租学田给佃户以收取地租的方式维持学计,地租主要是按季定额收缴粳米、糙米、菽麦等粮食作物,部分地方也采取折钱租的方式,如郓州学田“二千五百亩有奇,与民耕,岁输钱百万”,楚州学田年入七十万帛。学田的出租、收租、钱粮支付等,多由各学校自行办理,“一岁气廪……规划均制,不取于县官,而坐有余资”。学田制为学校的维持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障,宋代官办州县学校规模之大远超从前,北宋末年州县学校学生已达近十七万之众。

——整理自李清凌《学田制度:庆历改革的一项创举》等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

材料二   晚清新式学堂的经费主要有整旧为新(将旧有教育机构的资产屋宇作为新式学堂的校产费用)官款拨给、民间捐助、学生缴费等几个来源。在大规模兴学伊始,整旧为新可以为教育提供较多的房产、资金支持,但可供改造的资源毕竟有限。金融形势的恶化、财政的超负荷运转,使清政府根本无法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统治者对于新学又往往具有本能的抗拒,1867年关于京师同文馆开办算学馆的争论、1881年留美幼童的撤回,都清楚地表明他们对于西方文化的恐惧心理和排斥态度。教育领域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明确,也使得学生和民间投资者对于高昂的学费心存疑虑,学生故意浪费粮食、挥霍无度,导致教育经费的严重浪费,清末仅由饮食引发的学潮就达21次之多。

——整理自金林祥,赵会可《晚清新式教育经费不足原因分析》等

材料三   改革开放前,我国未提出过政府教育经费增长的要求。改革开放后,198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明确提出伴随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和占财政支出比例。据统计,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比例由1991年的2.81%上升至2016年的4.22%。

——摘编自王善迈《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改革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评价宋代的学田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教育经费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沿袭了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无地少地的农民承担地主土地的耕作,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各种分成制的产品地租代替了劳役,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的表现,并简析其社会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原因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影响社会观念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宋之变女性审美观】

材料一   隋唐统治集团来自于汉化了的鲜卑人,游牧在北方大草原的鲜卑人,在风格和审美上与中原的汉人有很多不同,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女性以健壮为美,因为与游牧民族的生活相适应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于是,对来自于鲜卑人的唐代统治者,在审美上自然也继承了这一传统;此外,佛教在唐代也得到了极大推崇和发展,佛教中的菩萨造像,都是丰肥而富态的,这也对唐代妇女的审美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唐代饮食上的胡化也比较明显,史书中记载了唐肃宗做太子时用膳的情形,提到唐肃宗用刀割羊肉,这明显是胡人的作风。相对于中原汉人的面食文化,胡人主要是吃肉、喝羊奶,这都是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这种饮食结构上的变化,也是唐代女性“以胖为美”的一个物质基础;此外,“胖不胖”或还真与心态有关,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百姓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动荡后,普遍安居乐业,民众心态乐观开放。

材料二   为什么物质丰裕程度较之唐代更高的宋代人,没有“以胖为美”的观念呢?从宋代流传下来的名仕书画中可以看出,清瘦是主流。究其原因,宋朝时刻处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风险下,百姓忧虑,充满了危机意识。

——均摘编自金寅斌《唐朝人为何以胖为美》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女性审美观由“以胖为美”到“以清瘦为美”的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审美观变化的认识。
2023-06-01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非慕宋而乐趋之,而势固然已!

——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材料是古代某学者对唐宋变革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看法。(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流动”的宋朝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汴水横亘,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

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

——摘编自《宋会要辑稿》

材料二   太宗时,置榷属于京师,诏诸蕃香药宝货至广州、交阯、两浙、泉州,非出官库者,无得私相贸易。

宋初制定私茶法规,“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民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计其直百钱以上者杖七十。”

——摘编自《宋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社会“流动”的表现。
(2)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宋朝“流动”的认识。
8 . 区域经济重心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国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唐、北宋南北方人口分布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2.3%514852956.8%
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

——摘引自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二   品官的非世袭性,使这一阶层的成员构成变动不居,其与平民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普通人户通过科举、军功及买官买爵,可以成为品官之家。有学者统计,在《宋史》列传所载1533人中,布衣出身的文臣武将占55.12%,部分乡村上户充任各级政府吏职后,成为形势户,也进入官吏阶层。可见,官吏与平民两个阶层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其成员往往出现部分的交错与重合。

——摘引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三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

明朝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根据《明史·选举志二》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分布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社会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考试采用南北分卷做法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该做法的认识。
2022-06-27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日新班)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区域经济重心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国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唐、北宋南北方人口分布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

——摘引自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二:品官的非世袭性,使这一阶层的成员构成变动不居,其与平民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普通人通过科举、军功及买官买爵,可以成为品官之家。有学者统计,在《宋史》列传所载1533人中,布衣出身的文臣武将占55.12%.部分乡村上户充任各级政府吏职后,成为形势户,也进入官吏阶层。可见,官吏与平民两个阶层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其成员往往出现部分的交错与重合。

——摘引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三: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

明朝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根据《明史•选举志二》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分布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此种变动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社会的新变化。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科举考试采用南北分卷做法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该做法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文宗)“民间修昏(婚)姻,不计官品而上(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唐代北方门阀士族)耶”。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材料二   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

——(宋)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三   据《宋史·向敏中传》记载,薛居正子薛惟吉之嫠妇(即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

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娶……互相闹得不可开交。

——摘编自方建新《宋代婚姻论财》


(1)材料反映唐代婚姻最看重什么?指出其反映的时代观念。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宋代“择偶”标准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