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如图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2017-08-04更新 | 2373次组卷 | 48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史学家陈邦瞻认为中国历史出现了三次历史大转变。从远古至战国时代是第一次大转变,由汉代至唐代是第二次大转变,从唐代至宋三次大转变。三次大转变开启了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新路向,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思想变迁、风尚习俗等内容进行新旧交替,成为中国历史巨大的改革时期。

——摘编自郭学信《唐宋变革观的研究和审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请选择-次历史大转变,谈谈你对这次大转变的认识。(要求:史实明确,表达清晰,逻辑合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图是出土于河北邢台的宋代磁州窑瓷枕上的风俗画(       

图中的瓷绘反映了(       
A.市民生活丰富多样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市坊制度渐趋瓦解D.绘画风格写意抒情
4 . 瓷器是东方文化的精髓之一,小小瓷器更能折射出宋文化的特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瓷器技术的原创国。考古学证明,瓷器起于夏、商,成于战国两汉,作为产量巨大的手工业生产系统,它因胎土、釉色、造型、工艺、装饰等差异而逐渐形成产地特色,俗称“窑口”。从唐代开始,在文献中开始出现“越窑”“邢窑”等窑口名称。两宋时期,瓷业之“窑口”达到昌盛阶段。宋代陶瓷业中的不同窑系甚至同一窑系的不同窑口、窑场,都发育出自己的工艺体系,在印花、刻花、划花、塑花、嵌花、绞花、镂花、绘花,在书法、绘画、诗词、印章、铭刻及釉装饰等各方面都创造出至高的水平。

材料二两宋时代的中国,在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工商经济、科学技术、教育出版、文学艺术、国际贸易等各方面呈现出惊人的进步,考古发现的“宋瓷”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展现了宋代文化的特质。考古学视野下的宋瓷特质鲜明,富于创造,高贵雅致,光耀古今,向我们诉说着中华宋文明的高度,折射着中国文化繁盛期的世道人心。既成就了一个划时代的工艺篇章,也成就了中华文明对世界的独特奉献。

——以上材料均摘自贺云翱《瓷器中折射出宋文化的特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宋瓷与宋文化关系”角度出发,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学习小组收集到如下资料:“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沈括著《梦溪笔谈》”“柳永的词是一面鲜亮的旗帜”等,从中可推断他们的研究主题(     
A.戏曲发展达到顶峰B.宋元科技文化高度繁荣
C.宋朝科学水平很高D.文学居世界领先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这些现象说明了宋代
A.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B.士人阶层审美情趣的提高
C.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D.文艺商品化、世俗化趋势
2021-12-29更新 | 326次组卷 | 37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D.政局动荡,军阀割据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苏轼的《木石图》。画中绘有一枝枯木,虬屈的姿态有如扭曲挣扎而生的身躯,显示出了无穷的活力。树脚下有一怪石,石状尖峻硬实,石皴却盘旋如涡,显现出此石顽强的生命力。画家借把熟悉的奇石、古木画在一起,更鲜明地表露了作者耿耿不平的内心。由此可见,该画作(     
A.注重和强调写实B.深受商品经济影响
C.讲求意境和情趣D.世俗化趋向较明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话本是宋元时代特别发达的一种文学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注意刻画往往只是生活在市井巷陌的没有什么地位的小人物。突破了百姓遥不可及的才子佳人、将相游侠等。话本人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B.社会教育逐步得到普及
C.“士”为首的价值观念被打破D.市民阶层壮大及世俗文化发展
23-24高一上·云南楚雄·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统计,《元曲选外编》出现的162种元杂剧中,有大量少数民族语言,这些语言以汉字直接记录少数民族语言发音的形式出现,如女真语阿马(父亲)、阿者(母亲),契丹语曳刺(军士或衙役),蒙古语巴都儿(英雄),等等。 由此可知,元杂剧(     
A.促进了民族文化交融B.标志着戏曲艺术的成熟
C.推动了儒学思想传播D.反映了市民文化的兴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