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宋代城市居民的消费选择丰富多样,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在于
A.商品经济的繁荣B.城市人口的增加
C.商业政策的调整D.文学艺术的发展
2020-01-30更新 | 401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324年,元泰定帝元年八月,“绘帝师八思巴像十一,颁各行省,俾塑祀之”。关于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理解正确的是
A.八思巴受成吉思汗委托创制而成B.为拼写蒙古语所专用
C.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D.为畏兀体蒙古文的形成奠定基础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赠送财物)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北宋】苏洵《六国论》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西夏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历史作用。说明辽、西夏与北宋是如何在碰撞中交融的。
(2)材料三中苏洵的论述的目的是什么?它与材料一所述的史实有何联系?
2022-08-28更新 | 217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袁行霈在《中华文明史》中提到:“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业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话,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惩劝……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某种平话。”这表明当时(     
A.印刷术促进白话小说的鼎盛
B.通俗文化的商品化趋势加强
C.理学推动市民文化迅速发展
D.市民阶层主导对历史的解释
2022-07-06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元代罗稚川的《古木寒鸦图》,这样的“寒鸦”形象常常出现在散曲和绘画作品中,总是伴随着苍凉、愁苦、落寞的情感。这反映元代文人的创作(     
A.具有较高的美术素养B.彰显自然理性原则
C.深受时代环境的影响D.迎合市井文化需要
7 . 《诗经·周颂·载芟》中有“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的诗句,将除草、拔除杂木、松土等景象融于祭礼音乐。宋代苏轼在海南为官时为《减字木兰花》填的词中有“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以市井音乐描绘春耕气象。这说明古代中国(       
A.农耕文明范围不断拓展B.督促耕作是官员的义务
C.音乐表演世俗倾向明显D.重农风气文化土壤深厚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士大夫阶层的壮大,文学艺术不断成熟。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是
A.昆曲B.宋词C.元杂剧D.京剧
9 . 风俗画是宋代画坛的最大的亮点,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者提倡B.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C.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D.隋唐书法艺术在风格上呈现多样性
10 . 如图为元墓出土的陪葬的杂剧陶俑,呈各种出各种形态。其中有穿戴蒙古式袍帽和毡靴的形象,神情专注地作踏步舞蹈。这些陶俑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以俑殉葬开始代替活殉制度B.杂剧艺术的形式走向成熟
C.民族融合促进戏剧种类增多D.士大夫文化品位不断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