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出自明代冯梦龙《古今小说》,被学者认定为传世的宋元话本。话本梗概如下:

故事发生在南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杨思温“因靖康年间,流寓在燕山(今北京),犹幸相逢姨夫张二官人在燕山开店,遂寓居焉’。燕山百姓“虽居北地,也重元宵。未闻鼓采喧天,只听胡笳聒耳”。这里虽不及东京元宵的盛况,也是“街上喧闹 “半是京华(东京)流寓人”。东京人有元宵夜插戴花朵的习惯,而燕山的女真孩童、女子头顶耳畔戴着葱、蒜做装饰;东京流行的娱乐方式“三棒鼓”也处处可见。杨思温在一位贵夫人的随从队伍中见到一女子,打扮“好似东京人”,疑其为义兄之妻郑意娘。他跟着对方来到燕山最大的酒楼秦楼。这里“似东京白樊楼一般,楼上有六十个阁儿,下面散铺七八十副卓(同‘桌’)凳。当夜卖酒,合堂热闹”。秦楼也有来自东京酒楼的跑堂(服务人员),杨思温从他们口中得知夫人“常常夜间将带宅眷来此饮酒”。杨思温就此打听到女子的居所,彼此相认。

材料二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写郑意娘被金人掳去,不甘屈辱,自刎而死。反映了妇女在民族压迫下的悲惨命运,讴歌了她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表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主题。总的看来,宋代话本中的优秀小说比较冖阔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尤其是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鲜明地表现了市民和其他下层人民的思想愿望,具有朦胧的民主倾向和反抗精神。

——杨忠《浅宋元话本及其价值与影响》

(1)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故事梗概中提取情节,指出它们所反映的两宋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并谈谈对该特征的认识。(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两个小说情节及对应的历史特征,对历史特征的概述和分析准确全面)
(2)结合两则材料分析宋元话本的史料价值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上流社会中流行射类、蹴鞠、棋类、水上活动、角力、田径、武术、节令游戏以及百戏等体育活动。《宋史》中记载,上流社会对体育礼仪的规定非常严格,如打球包括了鼓乐、服饰、仪式等等诸多程序和规矩,礼法森严。朱熹提出“修建射圈,提倡习射;效法孔孟,尊崇六艺以及登山郊游,导引调息”的体育思想。民间也兴起各类体育活动,并出现大量专业的体育“社”,如打球社、齐云社、角抵社、锦标社、锦体社、英略社等。宋代《齐云社规》记载蹴鞠有十紧要:“要和气、要信实、要志诚、要行止、要温良、要朋友、要尊重、要谦让、要礼法、要精神。”都城开封街市店铺甚至还专门出售一种儿童秋千,设计精巧,深受百姓喜爱。城市里也出现一些新的娱乐场所,将文艺表演和休闲体育结合起来,吸引大量的市民来休闲娱乐。

——摘编自周丛改《宋代体育的繁荣及其成因》

材料二   在忧患严重的不利情况下,两宋三百年在经济、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仍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宋代的经济,国内外学者认为发生了所谓的“绿色革命”、“商业革命” 、“货币革命”、“城市革命”、“信息革命”、“科技革命”等。虽然称“革命”并不合适,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确实取得了突出进步。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体育活动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任选三个宋代“革命”举例进行说明。
3 . 宋朝历史极具特色,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承前启后的朝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前期的中枢权力机构设置,并非全盘新创,而基本上是整理、更革前代设施的产物。更革思路是在北宋初期的政治实践中逐步明朗化的,它清楚地体现着“权力制衡”的精神,同时使政权机构之职能分工更为明朗、责任更为集中。马端临《文献通考》曰:“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宋代文化得到相对普及,这种相对普及最重要也富有时代意义的表现是文化不再被极少数士家大族完全垄断,逐渐由士阶层普及到农工商各阶层。如理学不再仅仅是“理”“气”等一些深奥的哲理,而是呈现了普及化、通俗化的趋势;文学重心的下移适应了社会娱乐的需要。另外,宋代“虽为市贾,亦重儒术”的事例不少,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开始转变。清代沈垚就认为,从宋代开始““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说明当时士、商之间的界限确实已经不太分明。

——选编自张全明等《中国历史大讲堂·宋史十二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宋前期在中枢权力机构设置上这一“更革思路”的表现。指出实施这一“更革思路”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文化“逐渐由士阶层普及到农工商各阶层”在思想、文学方面的体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