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序号

材料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宋人《醉翁谈录》统计,宋代话本有一百五十种之多

《宣和画谱》载赵仲佺(宋太宗四世孙)其画“寄兴与丹青,故其画中有诗,至其作草木禽鸟,皆诗人之思致也”

《西湖老人繁胜录·瓦市》载张四郎“一世只在北瓦,占一座勾栏说话,不曾去别瓦作场”

清代纪昀评宋人“鄙唐人不知道,于是以论理为本,以修辞为末,而诗格于是乎大变”

《金史》记载“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至少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3-11-2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汨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中华文化逐步发展,兼收并蓄。
材料一

(1)阅读材料一,分别指出①②的史料类型。依据所学,说明两则史料在研究西周历史中的价值。

材料二   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服饰呈现出两大特征:

一是汉族服饰吸收了胡服的很多形式,胡服逐渐被全社会所接受,大范围地流行。裤褶(xí)就是其中最具典型特点的一种服装形式。汉末,这种服式传入中原地区,并成为汉族的军旅之服。到了南北朝时期,裤褶广泛地流行于民间,成为文武通用、男女皆穿的日常服用。

二是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也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汉族的服制礼仪。凡帝、后及公卿百官朝、等礼仪之服,一般都沿袭秦汉旧制。这一时期,各民族服饰都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改进,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董哗《论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胡服”风尚》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北朝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服饰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3)依据材料三,分别归纳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上和主要内容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时代背景。

材料四

序号材料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宋人《醉翁谈录》统计,宋代话本有一百五十种之多
《宣和画谱》载赵仲佺(宋太宗四世孙)其画“寄兴与丹青,故其画中有诗,至其作草木禽鸟,皆诗人之思致也”
《西湖老人繁胜录·瓦市》载张四郎“一世只在北瓦,占一座勾栏说话,不曾去别瓦作场”
清代纪昀评宋人“鄙唐人不知道,于是以论理为本,以修辞为末,而诗格于是乎大变”
《金史》记载“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

(4)阅读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材料结合所学,至少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说明。
2023-11-0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B)试题
3 . 在古代书法艺术宝库中,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表现放浪形骸的心境;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激扬国难家仇的悲愤;苏东坡的《寒食诗帖》抒发身世浮沉的苦闷。三件作品被后世誉为“天下三大行书”。据此可知,书法艺术(     

《兰亭集序》(东晋)                    《祭侄文稿》(唐)               《寒食诗帖》(北宋)
A.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书体迥异B.水平成就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C.成就高低取决于作者个人风格D.深刻反映时代特征与作者情感
2023-11-1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方法之一。如表中宋人诗句与其可以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诗句历史现象
A日薄人家晒蚕子,雨余山客买鱼苗。雇佣劳动普遍化
B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斗升求市人。赋税征收货币化
C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土地利用率提高
D遥望南庄景色幽,前人田土后人收。南方地区的开发
A.AB.BC.CD.D
2023-11-04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育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元曲主要是指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这种形式(     
A.冲击了正统思想B.迎合了市民需要C.凸显了士人文化D.加强了思想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图是宋徽宗赵佶的《芙蓉锦鸡图》,画上所题为:“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文、武、勇、仁、信)(     
A.山河破碎的家国情怀B.诗画合一的审美旨趣
C.重文轻武的时代风貌D.清高坚贞的人格理想
2023-12-05更新 | 2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说:“过去的诗人所忽视的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或者事情本身不应被忽视,但因为是普遍的、日常的和人们太贴近的生活内容,因而没有作为诗的素材,这些宋人都大量地写成诗歌。”该描述反映出,宋代(     
A.文学通俗化趋势明显B.多种文学种类纷呈
C.诗歌创作形式较丰富D.总结以往文学成就
2023-11-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4届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武楠楠《宋元明三朝词人数量及地域分布的统计分析》

材料二 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女性文学世家。 一家之中祖孙、母女、婆媳、姊妹、姑嫂、妯娌等均系诗人、词人、文学家, 这种现象在江南地区尤为多见。明清之前, 女性   创作只限诗词文赋。明清时期,女性作家于诗、词、文、赋、散曲、戏剧、弹词、小说, 以及文学评论多种文学体裁均有成功的尝试和写作。她们不再局限于同性之间的交流, 冲   破“男女授受不亲 ”的藩篱, 大胆与男性文人接触, 以此来提高自己。她们否定“ 内言不   出于阃(内室) ”的传统观念, 开始编选、出版女性诗文总集、选集、别集, 并自著诗话、   诗评,以扩大女性文学在全社会的影响。

——摘编自郭延礼《明清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主要特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明三朝词人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女性文学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2023-11-1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圭璋先生编辑的《全宋词》中,共有90多位女作者,其中籍贯可考者近70人。就区域来看东南地区共有女词人不少于37人(其中浙江18人,江苏8人,福建6人,江西5人),位居冠首;其次是河南地区(10人);再次是川蜀之地(8人)。

——摘编自张莹《试析宋代女性文学的发展状况与独立价值》

材料二   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女性文学世家。他们之中家庭内部母女、婆媳、姊妹、姑嫂、妯娌等均系诗人、词人的现象颇为多见,这在江南地区尤为多见。明清之前,女性创作只限诗词文赋。明清时期,女性作家于诗、词、文、赋、散曲、戏剧、小说及文学评论均有成功的尝试。她们不再局限于同性之间的交流,冲破“男女授受不亲”的礼仪,大胆与男性作家接触,以此来提高自己。她们否定“内言不出于阃(内室)”的传统观念,开始编选、出版女性诗文总集、选集、别集,并自著诗话、诗评,以扩大女性文学在全社会的影响。

——摘编自郭延礼《明清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主要特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女词人籍贯分布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域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女性文学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2022-07-18更新 | 181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黄冈中学北京朝阳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