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大航海时代的中葡两国——亨利王子和郑和的对比】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

材料二 郑和的出海确实是种奢侈的冒险,除了声势浩荡并带回奇谈异闻外,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商业利益。士大夫强烈反对,甚至在史书中也只是轻轻一笔带过而已。明朝政府对航海缺乏持久的兴趣不说,也未能抓住发展海上力量的机会。郑和的航海并未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而仅仅只是成为一种空前绝后的冒险壮举。       

——摘编自【美】费正清著:《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亨利王子作为近代航海教育事业和航海探险事业的先驱,在葡萄牙和世界航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航海首先给葡萄牙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他派出的探险队占领了大西洋东部海域的马德拉、亚速尔和佛得角等几个群岛,这些新发现的领土给葡萄牙带来了巨大的好处。1436 年,亨利王子的探险队在西非发现黄金,15 世纪 50 年代,葡萄牙每年从几内亚运走价值 200 万美元以上的黄金。

亨利王子开创的奴隶贸易也给葡萄牙带来巨大好处,到 15 世纪 50 年代,平均每年有 700-800 名奴隶通过阿尔加维和里斯本进入欧洲。……在亨利王子时期,葡萄牙商人控制了西非沿海及大西洋东部岛屿的贸易,葡萄牙商船队一跃成为世界上首届一指的商船队。同时,亨利王子还开创了殖民制度和种植园制度。到 15 世纪中期,葡萄牙已经准备好并开始“向地理发现和缔造帝国这一步骤前进。”他被称为“近代地理发现的鼻祖”,从他的航海时代起,每一个由陆路或海路从事地理发现的人,多少是沿着他的足迹前进的。

——摘编自潘树林:《略论亨利王子对近代航海事业的贡献》,社科纵横. 2010,25(11)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郑和航海事业未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亨利王子近代航海事业所带来的影响。
2024-05-0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问津教育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极其相似的历史表象下常常掩盖着极大不同的历史本质,发生在15世纪首尾两端的郑和航行与哥伦布、达·伽马航行就是这一类的相似事件。

材料一   三大航海的指标对比

郑和航行达·伽马航行哥伦布航行
次数与时距7次历时282次历时64次历时13
船只数目一般每次260余只,大中巨型宝船60最少3只,最多17第一次4只,第二次20
船只吨位和人数估计1500吨、约27000100200吨、约90150050120吨、约150
打通交通线中国至东非海岸绕航非洲至印度欧洲至加勒比海岸
船队性质皇朝特遣舰队王室特许私人航海探险队
资金来源国库调拨股份和私人集资、王室赞助

——摘编自罗荣渠《15世纪中西航海发展取向的对比与思索》

材料二   发现通向印度的好望角航路这一事件的极其重要的成果,是把欧亚大陆东西海岸的航行连接起来,即使这是一条迂回的路线……由哥伦布一代的伟大航海家们开始的变革,赋予基督教世界以最广大的除飞翔以外的活动能力……主要政治效果是把欧洲与亚洲的关系颠倒过来……欧洲现在出现在世界上……它的势力包围着至今一直在威胁它本身生存的欧亚大陆强国。在水域中发现的空旷土地上,创造了许多新的欧洲,对于欧亚大陆来说,现在的美洲和澳洲,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撒哈拉外侧的非洲,就是以前欧洲的不列颠和斯堪的纳维亚。

——摘编自强世功《陆地与海洋—“空间革命”与世界历史的“麦金德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航海活动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相应要求。

材料一 明前期,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的帝国具有积极的国家职能,……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内社会经济繁荣、积极开展外交活动等方面。起过很大的作用。使中国直到 15 世纪依然在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之中。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明代强大的皇权也如同历代皇权一样,既不能解决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也不能消除封建统治的种种痼疾。

材料二 清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特创的军机处的建立和密折制度推行。极大提高了中央集权制政府的办事效率。在评价清朝的历史地位时,人们总要提起它在奠定中国近代疆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杰出贡献。这与清朝统治者重视边疆问题。较好地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直接关联。而为贯彻其统治意图所设置的机构和制度,则起着保证的作用。尽管如此,作为加强封建专制主义而建立起来的那套制度。在中国经历了将近两千年的历史毕竟已走向没落,……专制残暴和排他性的窒息封闭,官场腐败、保守僵化也缠绕在一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治武功,可谓盛极一时,史称“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这一百余年间,清王朝实现了整个国家的“大一统”局面……但是这一时期多方面的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思想体系的框架,因而“康乾盛世只能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辉煌”。

——摘编自陈定樑、龚玉和《中国海洋开放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中央集权制在外交方面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制度创举。阐述清朝在处理边疆问题时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雍乾三朝开创的盛世“只能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辉煌”的原因。
2023-12-2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国家不再像过去只是采取消极的招邀和奖励外商来华进行贸易,而是先后七次派遣郑和率船队远航,经历了30余国,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物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国王,并且每次回航还邀请各国使节来中国访问。欧洲殖民者东来后,葡萄牙人开辟了由欧洲经印度果阿、南洋群岛、澳门至日本的航线。驻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也开辟了中国-菲律宾-墨西哥贸易航线,这条航线通过广州和福建的海商,供给马尼拉丝绸、瓷器、绵纱、棉布等物,再由马尼拉大帆船运到墨西哥和秘鲁,也被称为太平洋上的“丝绸之路”。明朝海上丝绸之路经营海外贸易可以获得巨大利润,无论是严格执行海禁时期,还是开放海禁时期,对外贸易活动一直没有中断过。

——摘编自李萍《明代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对外贸易》

材料二   从古代“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也并非凭空跳跃,而是有一个漫长的变迁过程。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一个屈辱与振兴并存的转型时期,无疑也给丝绸之路打上了时代烙印。从“近代丝绸之路”的内容看,“西学东渐”是主线,但中国也在开放中艰难发展。特别是晚清民初,我们从大量的时人旅行记中可以看到驼队马帮活动频繁,都带有大量的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更是商埠大开,口岸林立,只是中国先有条约开埠,后有自开商埠。民国时期,中国丝绸被纳入世界市场体系,价格变动受国际市场需求决定,曾经一度出现繁荣局面,南浔出了许多著名的丝绸商人,形成了“浔商”群体。辛亥革命后,清朝灭亡,原来对边疆民族王公贵族的丝绸赏赐及贸易活动停止,陆路丝绸之路受到影响。随着国际市场萧条,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先进丝绸制品的竞争排斥,技术落后、式样陈旧、单调的中国传统丝绸急剧衰落。改革开放后,中国提出开通“欧亚大陆桥”,又提出以古代陆路丝绸之路为基础的“新丝绸之路”,到了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丝绸之路进入以“我”为主的发展新时期。

——摘编自王健《“近代丝绸之路”: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节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丝绸之路”与明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可行性条件。
2024-05-2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自认为对周边地区和国家负有保护、体恤、怀柔它们的责任,它们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明朝有责任来调解。作为经济大国,在交往中常常是赐予多于贡物。明朝靠这种礼制朝贡关系,维持着在亚洲的核心地位。这种核心地位,不含有恃强凌弱的霸道。

——摘编自王天有《郑和下西洋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人把海洋归所有人共有的习惯法说成仅仅适用于罗马法管辖的欧洲人;并认为,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在罗马法治之外,因而无权要求在亚洲水域航行。印度洋就从数千年来的公海变为葡萄牙人专有的禁区。为了行使这种“权利”,葡萄牙人采取恐怖主义手段。达伽马在一次航行中,捕获了从麦加返航的非武装商船,在搬光船上货物后,烧死了船上所有的人。在经过最初的杀人放火的阶段以后,葡萄牙人获得了“大洋海的主宰”的特权。

——摘编自【美】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   西方国家在亚洲的各个殖民据点里,构筑城堡,强征贡赋,垄断东西方贸易,进行不等价交换;为了保持欧洲市场上香料的垄断价格,葡萄牙殖民者限制印度香料西运,甚至将大量“过剩”香料销毁。此外,奴隶贸易在亚洲地区也常有可见,果阿就是当时亚洲地区最大的奴隶市场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艾周昌程纯《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1)阅读材料一、二、比较明代中国与同时期西方国家对待亚洲及印度洋地区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方国家早期殖民活动的背景和影响。
2024-04-0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迨至明成祖时代,中国内部已经稳定。对明朝北疆形成较大威胁的“北元”,经过明军的多次打击,大都逃往北疆深处,已经不能形成大规模的威胁。明朝若想有所作为,向南海进军的时代已经到来。明成祖朱棣上台后,结束内战,立刻恢复积极进取的海洋策略。朱棣的海洋政策比朱元璋更积极,朱元璋不过是想取得周边诸国的承认,建立有来有往的朝贡关系。而朱棣的目标,则更为远大。

——摘编自徐晓望《论郑和下西洋与明朝构建大同世界的梦想》

材料二   糖从中东和地中海东岸传到了欧洲,而哥伦布又将糖带到了新大陆,巴西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甘蔗,于是欧洲人就在这些地方开辟了种植园,用来种植甘蔗,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对糖的需求。这种情况促使17世纪种植园经济的出现,种植园经济以单一经济作物的种植为主,这种体系也被称为单一作物生产制。不断发展的世界市场对糖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从而刺激了大西洋两岸的奴隶贸易的发展,以及以奴隶劳动力为基础的新世界种植园经济。

——摘编自[美]康拉德·菲利普·科塔克《简明文化人类学——人类之镜》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初期政治措施,并对朱棣的“目标”作出合理推断及实现目标的做法进行阐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自拟论题,阐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024-04-0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末明初,日本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国沿海武装走私、抢掠骚扰。为防止沿海反叛势力私通倭寇,洪武三年(1370年),明朝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四年(1371年),颁布“禁海令”;洪武七年(1374年),撤销了自唐朝起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泉州、明州、广州市舶司。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放开朝贡贸易,仍不准民间出海。而后随倭患海禁愈加严格。隆庆元年(1567年),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和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但仍禁止对日本贸易,私自前往以“通倭”罪处。隆庆开关使民间海外贸易获得合法地位,东南沿海海外贸易进入新时期。隆庆初,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成效明显。明朝产品诸如丝织品、瓷器、茶叶、铁器等广受世界欢迎,致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摘编自《闭关锁国》

材料二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了中书省和丞相。为了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设置了殿阁大学士,这些殿阁大学士只是“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而且一般来说品级很低,只有五品。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内阁”真正出现;明宣宗时内阁拥有了票拟权。

根据规定,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权力的大小、升降和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由于内阁大学士大都出身翰林,是皇帝的近臣,也是官僚集团中最接近皇帝的人。另外阁臣与皇帝和皇太子多有师保关系,往往加上三公三孤,投太子三师三少,又负责筵经日讲,这些都构成了与一般朝臣不同的特殊身份,他们对皇帝和皇太子的影响自然要多于其他大臣。到了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出现了专控朝政二十余年的状况,内阁的权力开始与设想有了差别。

——摘编自于江泰《明朝内阁对皇权的制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概括明朝“隆庆元年”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内阁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政治影响。
2024-03-1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今形胜之图》,明代绘制,原图长宽115*100厘米。绘图标有“东方九夷、南方八蛮、西方六我、北方五狄”(该图包括两京十三省及周边地区,东至日本、朝鲜,西至今乌兹别充斯坦东南的铁门关,北起蒙古高原,南达南海)。图上标注府、州、县、卫、所及域外国家地区的各级地名近千处。制图学角度上,将运河和黄河混为一体、将乌江绘成长江的主流等显然是错误的。但它尽量利用图中空白,用简明文字把各地区的历史沿革和地理形势作扼要说明,尤其对边疆地区,如在东北女直地区注有“女直慎地。唐曰黑水,唐初乃臣服,置燕州黑水府。金太祖起此……迨入本朝,悉境归附,立都司卫所二百余,所治地方,止于东北,地与契丹相抗,以时朝贡”。

西班牙驻菲律宾的第二任总督基多·拉维查在马尼拉任职期间(1572~1575年),经由阅南商人处得到《古今形胜之图》,他将该图中的重要地名和说明文字译成西文,并呈现给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该图成为欧洲人最早了解的中国地图之一、所载的文化信息使欧洲人对中国有了直观的感觉,因而受到重税。

——摘编自任金城《西班牙藏明刻《古今形胜之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古今形胜之图》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古今形胜之图》流传至西方的背景,并说明该地图的史料价值。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设立市舶司,宋高宗反复强调“国家之利莫盛于市舶”“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宋代沿海民众出海贸易之风盛行,贩海之商“江、淮、闽、浙处处有之”。特别是“福建一路,多以海商为业”。宋代南海贸易是以中国瓷器和丝绸为主的手工业品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地区的香药、珠宝为主的资源性商品相交换,形成了互补性市场关系。《梦粱录》记载,徐兢使团出使高丽雇用的“客舟”就“可载二千斛粟”,而座船“‘神舟’三倍于客舟”。

——摘编自黄纯艳《宋元海洋意识的新变与海洋贸易时代的确立》

材料二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商业因其复杂性而被鄙夷。永乐帝虽派出郑和下西洋,深受儒家“战胜于朝廷”思想的影响,更多是为了“宣扬国威”。加之以海盗活动的增多,海禁政策也就提上日程。明代是一个内敛、封闭的朝代,也是一个政府职能缩减至最小的朝代,自给自足完成后,就放弃了宋元的海外贸易传统。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正是简化管理的体现。明代海禁造成了沿海区域外向型经济面临被扼杀的危险。多亏当地士绅的支持和提供资金,沿海区域航海者才能维持着已经非法的海外经营。

——摘编自赵雅丹《明清两朝中国海洋意识与实践的研究:以海权论为视角》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与明代海洋贸易的差异。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与明代海洋贸易出现差异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西北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历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中央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
(2)明清时期经略边疆、维护国家统一出现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新变化。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3-11-21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枣庄第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