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明代前期,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的地位逐渐确立;明代后期,山海关的地位迅速提升,被称为“天下第一关”。这一变化反映出(     
A.明朝政治中心发生变化B.经济重心南移
C.明朝军事防御体系调整D.沿海威胁加剧
2024-05-24更新 | 438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二选必3 历史期末模拟测试B卷
2 . 对沿袭自元朝的土司制度,明政府在较进步地区采取“改土归流”,即中央派流官进行管理;相对落后地区仍保留土司制度;还有部分地区施行“土流兼治”。康雍乾时,朝廷对违法的土司实行降级或革职的举措。这些举措(     
A.改变了西南民族地区传统社会结构B.消除了民族地区与中央关系对立
C.推动了国家权力在土司地区的延伸D.延缓了土司地区与内地的一体化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城:军事防御线或地理分界线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帝)建塞徼,起亭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然后边境得用少安。

——【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

材料三   远至秦汉,许多游牧民族南下长城。历史上金主阿骨打、蒙古成吉思汗都南越长城,明朝时蒙古人曾在1449年、1545年、1550年三次兵临北京城下,长城如同虚设。……长城由夯土变成砖石,城墙更加坚固,但防御效果并不理想。

东亚大陆东南面临太平洋,受太平洋季风气候影响明显,而西北面远离太平洋,加上印度洋暖流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故中国西北部地区湿润程度越来越低。正是这种气候、地缘(区位)、地貌的综合影响,在距离递减规律的影响下,东南地区普遍温暖湿润,西北内陆地区普遍干燥少雨。这样的地理环境使东亚大陆北部地区为茫茫草原,西北地区也多干旱的沙漠戈壁,形成了农业文明与畜牧文明的对立。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长城与明长城的差异,并对长城的功能予以阐释。
2022-03-01更新 | 729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复习通史版-突破3新高考“命题情境”之“学习情境”
4 . 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守”。时人称:“用东南之财赋,统西北之戎马,无敌于天下矣。”由此可见明朝迁都北京
A.开创了建都北京的先例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C.缩小了南北发展的差距D.解决了明朝的边疆危机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南地区位置图

中国西南地区紧邻南亚和东南亚,与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是不同民族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体系的交汇点。其由众多山脉、高原、河流和湖泊组成。其中,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和秦岭山脉等山脉交汇于此,形成壮丽的山峰和峡谷,蕴含了丰富的水力、矿产、动植物、地热等资源。这些地理特征不仅影响了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也塑造了不同民族群体的定居模式和生活方式。高山地区多以农牧业为主,而低地和盆地则适合农业和贸易发展。

——摘编自方守永《西南边疆历史时期的少数民族关系及其对地区稳定的影响研究》

材料二   秦汉至建国后西南地区发展史

时期

西南地区发展情况

秦汉至蜀汉

秦代开发了四川,汉代打通西南夷。许多不同族群的原住民各自独立生活。

唐代

设置剑南节度使,中央没有充分掌控;吐蕃、南诏政权深入,并容纳汉族移民。西南中国一方面自成局面,另一方面与中原地区的关系比较密切。

明清

一方面延续着过去的土可制度,另一方面又不断改土归流,逐渐将原本汉人不多的西南部,转化为交通要道上几乎由汉人占满,只有山地和谷地留给土著居民的局面。大力推进以儒学教育为中心的文化教育活动。

抗战

国民政府组织高校、工业内迁,“高端移民”进入云贵,同时在云南布置重兵,借由滇缅公路为抗战中国“输血”,西南转而走向中国主体文化的一部分。

建国后

三线建设将诸多产业和国防设施迁入西南。高铁路线的铺设和互联网的普及,更是打造了地理空间和数据空间的连通,西南部不再是崇山峻岭中自成一局的地区。以尊重民族文化为基础,不断增进对集体、民族、国家的认同。

——摘编自许倬云:《经纬华夏》,第219-223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历代中央政府治理西南地区面临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说明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治理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央政府经略西南地区体现的治国理念。
2024-05-08更新 | 23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5 材料分析题汇编(中国史+世界史)-【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代后期和清代前中期长三角地区急递铺(传递军政信息的基层驿传机构)数量有所增加,且主要集中在松江府和苏州府嘉定一带(今上海境内)。该现象反映了当时
A.邮驿体系日臻完善B.加强海防建设的需要
C.不断加强中央集权D.交通运输方式的变革
2022-01-27更新 | 315次组卷 | 3卷引用:押全国卷27题 明清时期(前期)-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辫拖在人们身后,如绳索,如锁链,束缚身躯,桎梏自由,竟长达二百六十余年。从太平天国发出“人皆蓄发”的号召,再到清末“剪辫”风潮乍起,人们的斗争从未停止。直到辛亥革命军起,辫子才陆续革掉。“发辫之所由来,由于满洲之入中原”,“发辫之消除,亦与满洲而俱尽”。

——摘编自严昌洪《辛亥革命与移风易俗》

材料二   192210月,当时不少刚刚发展起来的民族工业纷纷倒闭。荣家企业基本上采取原有手工作坊的管理方式,企业在成本、产量、质量等方面都远赶不上外资纱厂。荣氏兄弟决心“力劝各厂整理革新”。他们任用一部分受过高等、中等专业技术教育,懂得管理的新人,并扩大他们的权力;根据科学管理的需要新建一批诸如“保全部”“考工部”“试验室”等新的管理部门。至于原来的工头,则调离岗位,逐步减少其权力,给予津贴自然淘汰。

——摘编自吴雪萱《荣家企业管理的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发辫拖在人们身后”的时代背景,说明清末剪发辫逐渐成为风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20年代荣氏兄弟改革企业管理的举措,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举措推出的历史背景。
2023-08-28更新 | 252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7 旧民主主义革命-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高频考点追踪分析与预测
8 . 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和宗教事务,尊奉喇嘛教首领为帝师;明朝制定了“多封众建,尚用僧徒”的治藏宗教策略;清朝形成达赖喇嘛与驻藏大臣共治的局面。材料反映出元明清时期对西藏治理的特点是
A.政教合一B.因俗而治C.严密控制D.羁縻册封
2020-03-22更新 | 955次组卷 | 15卷引用:专题10 历史概念类选择题-2020年高考历史选择题高分攻略
9 . 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河州卫设立后,政府即“以何锁南普为河州卫指挥同知,朵儿只、汪家奴为佥事⋯⋯仍令何锁南普子孙世袭其职”。接着,在西宁、洮州、岷州等卫,也相继安排一批当地的土官、部落酋长任职,但掌管卫所大权的正职一律是由中央任命且可以随时撤换的流官来担任。明初的这一措施(     
A.凸显出民族政策的灵活性与原则性B.说明北部边防压力远超南方
C.有效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D.体现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增强
2024-05-30更新 | 246次组卷 | 5卷引用:高二选必3 历史期末模拟测试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东北一词,最早出自《周礼》“东北曰幽州,其镇山曰医巫闾”。下列朝代与东北地区设置的管辖机构或官职对应正确的是(     
A.汉朝——安东都护府B.唐朝——护乌桓校尉
C.元朝——北庭都元帅府D.明朝——奴儿干都司
2022-11-18更新 | 473次组卷 | 7卷引用:(选择50题)主题04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