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细节中的历史趋势】
以下是17世纪后期中外历史的部分大事记:

1588年英西海战爆发,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624年荷兰窃据台湾。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后金为大清。

1637年宋应星《天工开物》刊行,总结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农业技术。

1640年李自成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1640年英国内战爆发。

1641年徐弘祖卒,其著作《徐霞客游记》影响深远。李自成入洛阳,杀福王朱常洵。

1644年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定都北京。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

根据以上大事记,指出当时中外历史的两条发展趋势,并用其它史实予以说明。
(要求:所写趋势应符合历史发展方向,运用史实准确充分,逻辑清晰。)
2024-06-0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苦心经营,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民国时期,封建帝制被废除,民族平等被写入约法和宪法,推动了边疆民族观的进步。治边思想由古代的“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在边疆地区的施政方针上,由“因俗而治”转变为促进边疆内地化。措施上,提出了三民主义的边疆政策,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经济政策,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

——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时期在边疆治理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紫禁城是大清王朝的政务中心,但其余的政务中心,顺治时主要是南苑和西苑;康熙时除南苑、西苑外,还有畅春园和静明园;雍乾嘉道咸五朝,除西苑以外主要是以圆明园为核心的三山五园。御苑理政功能的确立反映了(     
A.皇权政治的强化B.政务处理更加随意C.决策效率的降低D.封建统治危机加深
2024-03-28更新 | 37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圆创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月联合测评(一模)历史试题
4 . “大一统”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91年,康熙帝宣布停止修筑沿用了2000年的长城,长城内外即成“一体”,即成“一家”。1703年,清朝选择塞外之地创建避暑山庄,每年盛夏之际来此,接见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历经康雍乾等朝纂修的《大清一统志》,备载天下山川、郡邑、政事、风俗,旨在构建国家广阔的疆域一统观,从而在观念上来代替“华夷之辨”。

——摘编自李治亭《论清代“大一统”与避暑山庄》等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近代中国国家转型之路与中国传统大一统思想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内在的逻辑统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施行的不同的方针政策,都是为了在维护中国这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内在统一的基础之上,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转型。

——摘编自王健睿《传统“大一统”思想与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内在逻辑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大一统”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为康熙和雍正时期清政府配置的台湾府文武官员人数。由此可推测清朝逐步(     

时期

文职官员(人)

水师武职(人)

陆路武职(人)

总计(人)

康熙时期

19

98

45

162

雍正时期

34

40

72

146

A.削减政府财政支出B.提高台湾自治能力
C.贯彻崇文抑武方针D.加强台湾内陆治理
2024-02-16更新 | 255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北专用)
6 . 清朝初年,朝廷宣布禁止学者创立书院,纠众结社,表面上是不许“空谈废业”,实际上是不许“集群作党”。于是乎,形成了与晚明截然不同的社会风气与文化氛围,知识界的活跃空气被禁锢了,朝廷官员大臣的角色扮演多是“跪受笔录”,政治活动完全萎缩了。据此可知当时(     
A.加强政治文化专制统治B.海禁政策空前加强
C.民族交流与融合被阻断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024-01-27更新 | 11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汉南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综合检测(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皇清职贡图》是乾隆年间皇帝命沿边总督、巡抚将所辖境内不同民族的衣冠状貌,绘其图像,集结而成的古代大型民族志图册。图册绘图三百种,以男女别幅,共计六百数,并有文字题记,简要说明其分布地区、历史沿革、服饰饮食、社会生产及向清政府贡赋数额。这反映了清代(     
A.边疆治理有较大提升B.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
C.开放包容的帝国形象D.“中华天下观”的最终形成
8 . 19世纪初,洋钱在中国普遍用于缴纳赋税、日常开支、书画金石交易、金融流通等领域。1822年,朝廷饬令广东督抚与海关监督严行查禁白银出洋。这一消息传到江南,被演变为官方禁用洋钱的谣言,洋钱价格随之大跌。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中外贸易仍有一定发展B.外来货币干扰中国商品市场
C.民间贸易冲击清廷统治D.闭关自守政策已被朝廷放弃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康、雍、乾三朝的几种官书所使用的“盛世”一语,在《万寿盛典初集》(康熙五十六年)中出现73次,在《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乾隆三年)中出现52次,在《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中出现39次,在《八旬万寿盛典》(乾隆五十七年)中出现62次。这说明清朝(     
A.盛世说得到社会一致认可B.知识分子避祸自保的心态
C.努力构建巩固统治的舆论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了顶峰
2023-12-05更新 | 606次组卷 | 6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康熙五十五年(1716),康照帝在谈到海防时曾说,“天下事未有不由小而至大。小者犹不可忽,大者益宜留心……即如海防,乃今日之要务,朕时加访问”,预言:“通海口子甚多,此时无碍,若千百年后,中国必受其害矣”这表明康熙帝(    
A.初具近代海权意识B.认识到学习西方文化的迫切性
C.深入了解西方文化D.感受到西方殖民者东来的压力
2023-11-02更新 | 536次组卷 | 10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