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谈一谈】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认为:“清朝强盛时期的行政效率要高于明朝”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2022-08-30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课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强、徐康宁、魏巍《“康乾盛世”真的存在吗?》

(注:清前期廉熙、雍正、乾隆(1662-1795)三朝统治的134年间,史称“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

材料二   康熙于1683年统一了台湾,全国最后归于一统……康熙即位之前的七八十年   间,中国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光战争就打了40年,民不堪命。到康雍乾时,分裂归于一统, 人心思定,稳定和发展成为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愿望。康熙总结自己一生时说:“孜孜汲汲, 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每事必加详慎”“即章内有一字之讹,必为改定发出。”

——陈流《康乾盛世成因蠡析》

材料三 康雍乾盛世是在一个相对封闭体系中发展而来的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阳,最后一首挽歌,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

——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表 中国与英国(欧洲)18世纪人均国民收入对比

人名

年份

中国

英国

中英之比

刘瑞中

1700

13.2

19.91

0.66

麦迪森

1700

600

923(欧洲)

0.65(中欧之比)

刘逖

1700

378


低于0.33

——整理自李强、徐康宁、魏巍《“康乾盛世”真的存在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乾盛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康乾盛世的看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夏文是西夏立国前仿照汉字创制的,与汉字一样,属表意性质的方块字,形体方整,结构复杂,笔画较多,其文字构成受到汉字“六书”影响,有规律可循。《宋史》记载西夏文“字形体方整类八分,而画颇重复”。西夏文创制后,便“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为蕃语”。《番汉合时掌中珠》是一部精心编纂的党项人和汉人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文字的工具书,也是最早的双语双解四项词典。全面反映西夏法律、社会的西夏王朝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既取法中原王朝法典之长,又依据西夏实际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为中华法系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

——摘编自史金波《西夏文中的中华文明》

材料二   1728年,雍正帝发动了一场推广“官话”(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北方官话)的运动,这场运动以福建、广东为中心,涉及到全国“凡有乡音之省”,要求“凡官员有莅民之责,其言语必使人人共晓,然后可以通达民情,熟悉地方事宜,办理无误”,“如八年之外,不能官话者,举人贡生监童俱暂停其考试,遵照在案。”此后,福建、广州一带先后建立起了很多专门学习官话的书院——“正音书院”。

——摘编自邓洪波《清代的推广官话运动考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夏文的特点及其在文化传承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雍正帝推广“官话”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知识,谈谈你对当今社会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识。
2024-01-0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某高一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学习时制作了如下表格。请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朝代政治制度建设
中央地方
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①推行
汉朝设立中朝(内外朝).颁布“推恩令”;设立刺史
隋唐确立三省六部制实行科举制
宋朝实行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台谏并立设立“四监司”对各州监控;州设通判制约知州
元朝设立中书省   推行行省制度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等   废除行省,设立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
清朝实行督抚制度等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处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3)试以宋朝为例,谈谈我国封建政治制度建设的得与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治武功盛极一时被后世史家誉为“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这一百余年间清朝最后完成了国家大一统的最高理想在辽阔的版图内建立了空前稳固的有效管辖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传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了新的高峰特别应该强调的是清朝继元明两朝之后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以至最后完成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是这一时期多方面的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思想体系的框架因而“康乾盛世只能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辉煌。

——摘编自中国历史元明清》等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康乾盛世的认识。
2022-07-1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治国思想中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集思广益,广纳群言……他要求大臣极力进谏,也要求他们接受别人的劝谏,不能以自己的意志要求别……孙伏伽批判唐太宗用刑过重,太宗觉得有道理,将兰陵公主园赏赐给……为了使纳谏能坚持下去,他建立了包括谏官、史官在内的政事堂会议制度,不但使谏官能了解朝政,而且令宰相不敢谎报政绩。

——捕编自李尚师、李光达著《治国方略史鉴》

材料二

经历了五代兵乱的宋太祖,切身感受到的是武将对皇权的直接威胁,因而对文臣、士大夫在认识上更为放心,故其有文官“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的看法。他公开要求武将学习儒经,是为了宣扬儒家的君臣之道和营造崇文的气象,而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武臣的文化素养。

——摘编自张希清等《1013世纪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材料三

清朝文字狱不仅数量较以往增多,也格外残酷。乾隆时期,大案迭起,是文字狱最恐怖的年代。据不完全统计,乾隆帝在位60年,制造的文字狱有100佘起。乾隆朝罗织的文字狱罪名甚多:讥讽官方推崇的理学和圣贤、诽毁皇帝或朝政、诋毁清朝或收藏诋毁清朝的违禁书籍等。中国封建文化专制到这个时期已发展为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恐怖统治。

——摘编自杨建峰主编《大清王朝十二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为“广纳群言”而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主要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宋太祖的做法所体现的治国方针,并说明实施这一方针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清朝前中期大兴文字狱的影响,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王朝治国思想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韩非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并认为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君主必须善用权术,才能治理天下。秦始皇以这一理论为指导,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然而,秦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使后来者认识到仅仅依靠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是不可行的,转而在表面上施行“仁政”以笼络民心,并推动这一专制体制不断强化、完善。但是,这种君主专制下的王权仍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材料二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个不断强化但又逐步僵化的过程。这种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前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生产关系的调整、经济形态的变化、社会矛盾的累积与激化,这一制度的消极作用则表现得更加明显,最终被历史所淘汰。从根本上说,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消亡,仍然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一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所决定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戕巳《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以后我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体制下制约王权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指出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消亡的根源,并谈谈你对这一制度的认识。
2022-12-2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有诏旨,则命廷玉入内,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以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每日不下十数次,皆称旨。蒙恩谕曰:“曩者奉皇考命,会同大学士办理公事。汝以学士趋跄(进渴)其间,朕见汝气度端凝,应对明晰,心甚器重之。询之旁人,知为吾张师傅之子。朕心喜曰:‘吾师有子矣!'后闻汝官刑部、吏部皆有令名,更为喜慰。今见汝居心忠赤,办事敬诚,益知为天祖所笃生、皇考所教养,成兹伟器,以辅翊朕躬者也。汝其勉之。”

——据《张廷玉年谱》整理

材料二 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钜。大学士鄂尔泰……为不世出之名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将来二臣,着配亭太庙,以昭恩礼。

——摘编自《清实录》

材料三 上(乾隆帝)以廷玉不亲至,遂发怒,命降旨诘责……廷臣请夺廷玉官爵,罢配亨。上命削伯爵,以大学士原衔休致,仍许配享。…廷玉即请南还,上愈怒…上用大学士九卿议,罢廷玉配享,仍免治罪…ニ十年三月,(廷玉)卒,命仍遵世宗遗诏,配享太庙,赐祭葬,谥文和。

——摘编自《清史稿列传七十五》


(1)根据材料概括张廷玉受皇帝重用的原因。
(2)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如何看待张廷玉“配享太庙”的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