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延续至清代。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推进文化交流,汉王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的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

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汉代和清代的边疆政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和清代加强边疆管理的积极意义。
2 . 多元起源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向一体化迈进,维持着和平、统一的主流,保持着对中华文明较高的认同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西汉民族关系上则主要是采取和抚四夷,特别是与强大的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边境的安宁。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的增强,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强有力措施。

——据汪高鑫《两汉正史民族史撰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材料二   唐朝前期疆域与边疆各族分布图

材料三   清朝既继承了历代中原王朝的疆域,也继承了历史上周边民族活动的领地,清朝的所谓“开疆拓土”,就是国家对边疆地区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对边疆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

——成崇德《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对匈奴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为巩固统一对边疆各族采取的策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清朝“对边疆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并简析清朝“开疆拓土”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3 .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戚继光     图二郑成功       图三雅克萨之战


(1)图一、图二中的两人都获得“民族英雄”的赞誉。请分别为两位人物写出简短的解说词。
(2)雅克萨之战的作战双方是哪两个国家的军队?最终双方签订了哪一条约从而解决了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3)“学史使人明智。”请你结合上述图片和问题,谈谈“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
2019-12-0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统编版高一上第四单元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练习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蒙圣主(顺治皇帝)赐金册、金印、尊贵之封号之鸿恩,是不胜欢忭。

----《五世达赖喇嘛奏谢顺治皇帝颁赐金册、金印及封号的表文》

材料二 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

材料三 国家百余年生平累洽(和睦),中外一家。

----《须弥福寿之庙碑记》


(1)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除材料一涉及的政策外清政府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二,概括噶尔丹的分裂阴谋不能得逞的主要原因。
(3)清政府修建须弥福寿之庙和承德避暑山庄的目的何在?
2019-12-0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统编版高一上第四单元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练习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统一多民族国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进。

材料一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 “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国家和民族的变化。
(2)秦汉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巩固的重要时期,请完成下列表格。

秦汉加强中央集权措施表

秦始皇汉武帝影响
中央三公九卿制内外朝
地方
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北击匈奴,
南伐百越
拓展疆域
巩固大一统

材料二   建隆二年(961),(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宋太祖如何对地方“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材料三 康熙皇帝是清朝最贤明的君主,以下是其统治期间中的重大举措:

①智擒鳌拜            ②治理黄河             ③统一台湾            ④反击沙俄

⑤册封班禅            ⑥奏折制度             ⑦平定三藩            ⑧引进农作物

(4)根据材料三所列史实提炼主题,并列举符合主题的举措序号。
(要求:每个主题的材料序号至少两条以上)
例:主题:恢复发展经济   举措:②⑧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初为便于统治明代故土,仍沿用明制承宣布政使司,仅改北直隶为直隶,南直隶为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废除了南京为留都的地位。康熙初,改布政使司为省,因认为全国区划为十五省,其制过大,所以分湖广省为湖南、湖北两省,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分陕西省为陕西、甘肃两省,汉地被析为十八省。在边疆,清朝施行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区划制度,乃由中央设辖区,委派重臣,如在东北地区设奉天(盛京)、吉林、黑龙江及在外蒙古设乌里雅苏台、在新疆设伊犁5个将军辖区,但伊犁将军一直待在中原,在西藏、西宁设办事大臣辖区,蒙古则采取其民族的盟旗制,连同内地18省,全国共为26个政区,为中国现代省的政区划分奠定了基础。

清代省以下的各级行政区划单位基本上是沿用明制,省下辖府和直隶州,府下领散州和县。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行政区划设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行政区划的历史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康熙至雍正,对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分裂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先后镇压了噶尔丹、大小和卓的叛乱,最终由乾隆完全平定西域。清朝对西域实行的是藩部管理模式,对各藩部原有社会组织、职官制度加以改造、利用,并由理藩院来管理藩部事务。还设立伊犁将军、都统、大臣等驻扎边疆地区,代表朝廷处理有关军政大事;藩部受驻防将军、大臣的节制。清朝统一西域后,陆续从甘肃河西、陇东各府县招募无业贫民,迁往天山北路乌鲁木齐等地屯住,在这些地区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府县制。

材料二 1865年,来自中亚的阿古柏入侵新疆,建立了所谓的“哲德沙尔”国。1871年,沙俄公然出兵新疆,武装侵占了伊犁地区。1875年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西北军务,全面负责收复新疆。经过一年半的时间,清军完全消灭了阿古柏政权,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境。1881年清廷派曾纪泽赴俄谈判,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次年收回了伊犁。左宗棠曾多次上奏朝廷,阐明新疆设省的必要性,建议在各地设立新的行政建置,直接管理各地民政事务。1884年11月,新疆行省正式建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前期西域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新疆治理的不同之处,分析其原因,并说明其积极意义。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唐太宗)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

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腐,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剖,然声教所暨,皆逮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欧阳修《新唐书》

材料三毛主席说,康熙皇帝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打败准噶尔人,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与老舍谈康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国家和维护国家主权方面所做的贡献。

(3)唐太宗、康熙帝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措施对今天有何借鉴意义?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台湾外纪》

材料二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汶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台湾人民抗战檄文》

材料三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开罗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意义何在?

(2)材料二中台湾人民发布“檄文”的背景是什么?“檄文”表达了台湾人民怎样的感情?

(3)材料三《开罗宣言》中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4)通过上述材料,你获得怎样的认识?

10 . 材料一然内阁之拟票(注:拟票即内阁官员对政务处理的初步建议),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注:批红即皇帝对政务处理的最终决定),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注:内监、寺人皆指太监)。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

——《明史》卷七十二

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缓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也。

——《清圣祖(康熙)实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权转归之寺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对中国古代传统的“大一统”理论作了怎样的发展?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