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下图是学者绘制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分级图。


   

——摘编自李静、于晋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紧扣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2-10-27更新 | 3976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朝与“大一统”

材料一   雍正皇帝认为,“天下一家,万物一源,如何又有中华、夷狄之分?……九州四海之广,中华处百之一,其处东西南朔,同在天覆地载之中者,即是一理一气,岂中华与夷狄有两个天地乎?”“夫中外者,地所划之境也。上下者,天所定之分也。我朝肇基东海之滨,统一诸国,君临天下,所承之统,尧、舜以来中外一家之统也;所用之人,大小文武中外一家之人也;所行之政,礼乐征伐中外一家之政也。”虽然有满汉之名,但“夫满汉名色,犹直省之各有籍贯,并非中外之分别也”。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何炳棣在1967年发表《清代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一文,提出清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清朝对中国的重要性首先就表现在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给中国留下辽阔的疆域。

在清代诸多碑刻及匾额中,清朝特别撰写汉、满、藏、蒙、回五种文字,或者其中的两种、三种、四种或五种。如清代漠南蒙古地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和活动中心汇宗寺立有镌刻满、蒙、汉、藏四种文体的碑铭。避暑山庄的正门——丽正门的正上方镶有乾隆皇帝用汉、满、蒙、回、藏五种文字题写的“丽正门”石质匾额。康熙、乾隆年间,清朝先后颁布《满蒙文鉴》《两体清文鉴》《三体清文鉴》《四体清文鉴》《五体清文鉴》。宣统三年(1911年)年底,清帝逊位诏书中明载“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义安,仍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清前期的东北、北部,西部边疆治理遵循“因俗而治”理念,分别设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伊犁将军的军管行政体制及驻藏大臣、青海办事大臣的特殊行政体制。到晚清时期,清政府率先在新疆实施建省,确立新疆与内地一致的省府州县行政体制。此后,东南海疆的台湾和东北原来将军辖地分别建立行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跃《论中国古代“大一统”内涵的发展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朝对“大一统”作出的历史贡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前期,仅江南一省的赋税就占了全国的三成,科举考试录取更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之说。清政府专门设立了两江总督并增派淮阳总督、安徽巡抚等官员进行协同管理。顺治帝后期,江南省被拆分为江苏、安徽两省,如下图(图1、图2)。


清初仍沿用明制承宣布政使司,仅改北直隶为直隶,南直隶为江南承宣布致使司,即废除了南京为留都的地位。康熙年间,改布政使司为省,因认为全国区划为十五省,其制过大,先后分湖广省为湖南、湖北两省,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分陕西省为陕西、甘肃两省,汉地被拆为十八省。在边疆,清朝施行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区划制度,由中央设辖区,委派重臣。清代省以下的各级行政区划单位基本上是沿用明制,省下辖府和直隶州,府下领散州和县。

材料二   研究行政区划至少与3三个学科有基本关系,一是历史学,二是地理学,三是政治学。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

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行政区划既是划定于地球表面之上的,当然要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关;而行政区划之中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实际上包含了人文地理环境。

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也就是说,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区划变迁的主要原因。

——摘自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结合清代政区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2022-10-29更新 | 30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观点出处
从传统的意义来看,所谓“盛世”,包括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权威秩序得以确认和强化,铲除地方割据势力,吏治相对清明;通过对外用兵拓展疆域、巩固边疆,加强边远少数民族对清朝的认同感、归附感;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士人在科举体制内获得对知识、权力的满足,异端情绪逐渐平息;经济发展,商业繁荣,人口增长,农民生活相对富足。这些条件到乾隆年间都已具备。欧阳哲生《盛世下的忧患—中西关系视角下的康雍乾盛世》
新作物的种植普及为中国明清社会提供了农业革命式的影响,它让封建统治者意识到了引进新作物的重要性。……增加帝国的财政收入和粮食储备,化解帝国目前面临的危机,而统治者只要多加育种,休养生息即可。罗振嘉《东亚前近代社会的形成探析—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为视角》
清王朝中叶最显著特点是人口急剧增长。乾隆一朝清朝人口大约增长了一倍。嘉庆、道光两朝间,全国人口又从3亿增加到4.2亿。萧一山《清代通史》
明清之际100多年的时间里,来华的西方教士有两三千人,他们足迹遍及内地与边疆,与中国士人进行了广泛的思想交流。中国朝野尤其是士人群体表现了某种开放心态,对深层的科学与宗教思想也表现了相当的包容,士大夫中颇有心仪西学者,他们热切地研习探求舶来的各种学理,并由此而省悟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阙失。陈橹《论明清之际士人群体对西方科技的态度及历史影响》
明清时期科技图书的编撰出版无论是规模,还是学科门类,亦或是图书数量,又或者是图书选题的新颖和内容的创新,都是以前难以比拟的。李爽《我国明清科技图书编撰出版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明清时期的中国提炼一个观点,并对所拟观点作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2023-08-14更新 | 21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预测卷(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2“中国”含义的历史演变


——据来梦娜(论“中国”含义的历史演变》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5-10更新 | 457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请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选择上面三幅图中的任意两幅图,各配上-段简要的文字说明。(要求:写明所选图幅名称,文字说明要有时间、内容、评价三要素。)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海国闻见录》成书于雍正八年(1730年),其作者陈伦炯是清朝康雍乾时期的军事将领,长期任职于东南沿海,对海防之事尤为留心。该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八篇,下卷地图六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地理认知

材料   上卷目录及内容简介

卷册内容简介
上卷《天下沿海形势录》记述中国沿海地理形势,北起渤海湾,南至北部湾的地貌、水文、航运、海防
《东洋记》记述朝鲜、日本及琉球
《东南洋记》记述台湾、菲律宾群岛、西里西伯岛、摩鹿加群岛和婆罗洲岛
《南洋记》记述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及巽他群岛
《小西洋记》记述南亚、西亚及中亚
《大西洋记》介绍了非洲与欧洲,记载了欧洲各国的殖民扩张活动
《昆仑记》《南澳气记》记录中国“千里石塘,万里长沙”的南海群岛

注:下卷地图6幅,包括四海总图(见上图)沿海全图、台湾图、台湾后山图、澎湖图、琼州图。


提取《海国闻见录》中体现的世界地理认知信息,并加以阐释。
2022-07-24更新 | 396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观之当代西方史学界,他们在研究清代历史时,也大多将康雍乾时期称为“盛世”或“盛清”,其中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魏斐德,在《盛清,1683—1839》和《洪业——清朝升国史》两书中认为,清朝统治之下的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快地摆脱了17世纪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令欧洲君主羡慕的是,在多尔衮、顺治帝和康熙帝奠定的牢固基础上,清朝统治者建起了一个疆域辽阔、文化灿烂的强大帝国,在此后的近两个世纪中,都没有真正的对手能够向清朝的统治挑战。孔飞力在《叫魂)一书中.甚至将乾隆统治时期称作是一个“镀金的时代”,虽然他的要义在于揭示18世纪晚期的盛世之潜伏的危机与焦虑。这当然是对“盛世”之说在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批判性采用。

——摘自刘焕性《“康乾盛世”之说的由来》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价材料中关于“康乾盛世”的观点。
2024-03-22更新 | 14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三代中央政府对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的羁縻统治制度。土司制度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土司“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造成各地土司在当地横征暴敛,后来,清朝废除土司制,改以流官取代土官,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



根据如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示出清朝大规模改土归流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要求:只需标示出清朝改土归流的一个集中分布区域;在答题卡的地图中用斜线///明确标示,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2021-11-05更新 | 57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民族事务管理的地方机构

朝代机构名称
汉朝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在东北地区设乌桓校尉,并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
隋朝在边疆地区推行郡县制,但由边疆地区的民族首领担任郡守县令
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立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进行边疆地区民族管理 
元朝在东北、云南等地设立行省
明朝在长城一线设置众多军镇,称“九边”
清朝设理藩院, 并且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有效的差别对待政策

——摘自姜凯风《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民族史教学研究》

材料二:

▲北齐仰覆莲六系青瓷尊                                     

                                                     

这件出土于河北景县北齐封子绘墓的青瓷尊,器形雄伟、饱满,是中原地区青瓷的代表作。

▲唐蕃会盟碑

唐蕃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根据以上材料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2-24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