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苦心经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将之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之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民国时期,封建帝制被废除,民族平等被写入约法和宪法,推动了边疆民族观的进步。治边思想由古代的“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在边疆地区的施政方针上,由“因俗而治”转变为促进边疆内地化。措施上,提出了三民主义的边疆政策,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经济政策,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

——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等

材料三   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5年10月23日,中央在关于内蒙工作方针的指示中指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这一方针指导下,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在边疆治理上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2 . 下表是中国古代对边疆某一地区进行管理的措施。据此可知,这一地区是(     
时期措施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
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
清朝设立伊犁将军
A.西藏B.台湾C.云南D.新疆
2022-03-09更新 | 720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实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清朝以“因俗而治”的政策治理边疆,并实行不同的行政体制。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在新疆地区实行伯克制、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此外还有土司制、乡姓制。这一政策
A.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B.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区域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清代在少数民族集中的云、贵、广西等西南地区,土司对土民任意科派,还常常互相进攻,与政府对抗。雍正四年,朝廷对贵州广顺州的长寨用兵,事定后设立长寨厅,将少数民族世袭的土司改设为流官,此后5年间,由土司改成流官的地区共有309处之多。这一做法
A.有利于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B.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C.强化中央对地方豪强的管制D.消除了少数民族地区分裂割剧势力
2022-01-1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认为清朝的皇帝是拥有四个面孔的多面体,他是八旗的领袖和汉族儒教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国的继承人,还是藏传佛教的大施主。这一认识反映出清朝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皇权专制的不断强化
C.地方管理体制的多元化D.开被包容的宗教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