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


“中国观念”是历史发展中沉淀出来的传统中国各民族对多民族国家统一体认同的观念,是基于文化、历史、地理三者一体的整体国家观念。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境内各民族在形成与发展中相互冲突与融合,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民族观念。大一统国家观念与中国传统民族观念共同作用,保持了传统中国在文化、地理、历史上的完整性,从而把中国各民族整合到大一统国家的认同之中,维护传统“中国观念”经千年而不衰。

——据陆勇《传统民族观念与清政府—— 以“中国观念”为视角》

材料二:

       明朝形势图(1433年)                                                       清朝形势图(183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观念”的核心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明清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步定型”的观点寻求依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自身统治,制定并实施治理边疆的政策,以实行有效的管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又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年班朝觐和联姻等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清末,随着边疆危机的深入,边疆建省呼声日益高涨。有人提出在西藏等地建立行省,实行直接统治,去掉那种在新的国际规则下往往授人以柄的“藩属”关系。1884年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885年建台湾省,1907年建东北三省。在新的国际形势之下,晚清政府改变了传统的治边理念和统治方式,昭示中国对边疆的主权。

——摘编自但兴悟《“大一统”中国的重新塑造:近代边疆危机与建省改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措施与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边疆治理理念发生变化的原因,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