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明代中叶,很多文学家大力推崇抒情写景的盛唐诗风,认为诗当“畅达情丝、感发志气”,概评“宋人主理作理语,于是薄风云月露,一切铲去不为”,使人不复知诗,这说明当时
A.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B.程朱正统地位受到质疑
C.不同诗歌风格相互交融D.诗歌力图突破理学束缚
2021-12-27更新 | 5148次组卷 | 32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2019-01-30更新 | 1861次组卷 | 50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认为:明代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显露某些民主的、人文的、近代社会的熹微晨光,其在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某些表现就是它的背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载体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文学表达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

——施建中(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乎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赞在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邱丽梅(中国文化精神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并指出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在当时被视为异端的原因。

2017-12-2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成就
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
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2017-09-12更新 | 637次组卷 | 44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学是用语言文字形象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这种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概括出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的巨作。王国维先生在他的《宋元戏曲考》自序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中国诗词歌赋不但在表达一个世界,更重要的是在塑造一个世界。

请提炼材料的观点,并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层次分明)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明文学理论家一反传统邴视小说、戏曲、民歌的偏见,甚至把其置于诗、史之上。汤显祖的《牡丹亭》在批判假道学的同时,突显了真挚爱情的伟大力量。徐渭晚年的诗文创作不要法度,不去追求某种人为的效果,倡导“越俗越家常越警醒”。针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论调,袁宏道提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还说自己写诗“非从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晚清道光、咸丰年间,龚自珍的诗批判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具有变革精神。同治、光绪年间黄遵宪的诗广泛地描写了重大的历史事件,充满爱国热情,还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革命军序》等倡言民族民主革命,影响很大。梁启超特别重视“政治小说”,曾朴的《孽海花》大胆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设路野心。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材料二 人文主义者打着“回到希腊去”的旗帜,却并非复古派。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堪纳方言写作《神曲》,声称自己的诗首先是写给群众看的,因此不能用群众看不懂的古文来写,彼特拉克极力宣扬“凡人要先关怀世间的事”,薄伽丘则无情地揭露、讽剌了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的腐朽生活与败坏道德,并热情赞美了纯真爱情。塞万提斯认为“任何作家如果离开了迫近真实的准则.或者是离开了一切创作臻于完美所必经和摹仿自然的道路,那么所有的一切就不可能达到”。

——佛朗·霍尔《西方文学批评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晚明文学相比.晚清文学创作的特征,并简要分析晚清文学在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晚明文学与文艺复兴时文学的相似性,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造成这些相似性的共同社会因素。
2017-08-2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科举考试内容的不断变化
③城市经济的繁荣
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6-11-27更新 | 644次组卷 | 39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   白居易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扎扎,牛驴走芸芸。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纯。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自然经济的特征。
(3)根据材料二指出自然经济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起到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