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在研究中国古代的经济状况时,研究人员对该时期此地居民的职业结构做了统计,并归纳成表格数据(下表),他统计的大约是   
自耕农地主佃农工人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11%23%35%21%10%

A.明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关中地区D.汉代江南地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反映了清朝康熙初年至道光初年人口、耕地及人均耕地的变化情况。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时间人口(百万)耕地人均耕地(亩)
康熙元年(1661年)42.53485.226.34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81.65555.956.76
乾隆十八年(1753年)183.68677.583.69
道光二年(1822年)372.46696.921.82
A.粮食亩产呈现增长趋势B.封建盛世里潜伏着危机
C.社会转型条件渐趋成熟D.广大民众生活富足安逸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采取鼓励垦荒政策,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数大约为7270万,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口总数增至4亿3千多万,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当时的学者洪亮吉觉察到这些问题,提出了调剂人口的思想,但没有被重视。

民国初期,国事衰败,“人满之患”的弊端日渐暴露。以《东方杂志》为代表,众多报刊积极刊登人口研究文章。这些文章运用西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反对人口增殖的传统人口观,试图通过人口品质提高、优生手段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

下表为《东方杂志》涉及人口研究的文章统计表:

文章篇数(部分)涉及人口理论9篇,强调生育控制4篇,人口调查15篇文章作者(部分)陈长潇、潘光旦、孙本文、乔启明(人口学者),竺可帧(气象学家)、彭家元(农业学家)、张荫麟(历史学家)

——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变化。50年代经济建设中“深深感受到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手不足”,彼时“人多力量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加上受苏联鼓励人口增长的影响较深,党和政府对生育行为进行嘉奖。“鼓励”性人口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过快增长与社会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凸显,1957年马寅初著作《新人口论》深入剖析了当时中国的人口问题,60年代国务院首次提出计划生育。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第一次被写进《宪法》,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1世纪后,我国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摘编自马红鸽、贺晓迎《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历史背景,概括民国初期人口研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影响我国人口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历史上人口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4 . 下表所示为明代地方志中关于江南社会变化的记述。这可用于说明明代(     

记述

史籍

五十年前,杭人有积货巨万而矮屋数椽,终身布素者,今服舍僭侈拟于王公万历《杭州府志》
国初时民居尚俭朴,三间五架,制甚狭小……成化以后,富者之居僭侔公室嘉靖《江阴县志》
A.社会奢侈风气渐盛B.民间建筑技术高超C.等级观念逐渐消失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023-07-0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各族人民一起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很多科技领先世界,作为炎黄子孙倍感自豪荣光。请对应完成下表。

时期

人物

成就或地位

东汉

蔡伦

(1)       ,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东汉

(2)       

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医圣”

北朝

(3)       

著《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隋朝

李春

主持建造(4)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唐朝

孙思邈

著《(5)       

北宋

(6)       

著《梦溪笔谈》

明朝

徐光启

著《(7)       

明朝

(8)       

著《天工开物》


2022-12-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段测历史试题
6 . 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此后外国白银大量输入中国(见下表)。这说明当时(     

1570-1579年

28.5万两

1580-1589年

88.9万两

1590-1599年

70.3万两

1600-1609年

104.1万两

1610-1619年

103.7万两

A.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B.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活力
C.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D.“海禁”政策从此被废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的变化数据表。这一变化
时期耕地面积人口
明朝11亿亩6000余万
清朝12亿亩2.9亿

A.导致了“海禁”政策松动B.推动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C.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有效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2021-03-09更新 | 77次组卷 | 16卷引用: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下·山东·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为18世纪后期中国对外贸易变化简表。这些变化说明
粤海关关税收入西方各国来广州船舶数
年代每十年累计(两)递增率(%)每十年累计(艘)递增率(%)
1760—17694754551204
1770—17795663569119304149
1780—17898700207153504165
1790—179910182735117515102
A.清政府海禁政策的松弛B.中国传统经济优势犹存
C.清朝丧失海关自主权力D.中国外贸逐步转为入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某学者考证了康熙中期(1700年前后)中国社会不同群体年收入的分配概况(如下表所示)。这可以说明当时
非生产性群体(官僚、宗室、八旗兵丁)生产性群体
商人农、工等群体
户数占国家总户数比例(单位:%)1.092.3196.6
户均财富分配额(单位:两白银)201.58139.840.56
备注:当时全国户均人口数为7.84人。以经济最为发达的江南地区为例,五口之家的普通农户每年户均生活消费支出为白银32.6两,其中76%为食物支出。

A.商品经济发达B.民众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C.阶级矛盾激化D.社会持续发展面临困境
10 . 下表中有关古代中国手工业历史信息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始终居主导地位
B家庭手工业始终存在,产品主要面向市场
C民营手工业明朝中后期居主导地位,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民间手工业专指民营手工业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