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下表为清代广东地区人口、耕地面积变化情况。据此可知,广东(      )
年代人口及其指数耕地面积(亩)人均耕地面积(亩)
168511094003023925527.26
172413078663124746423.89
17533969248328832938.28
17666938855336962534.86
181219174031320348351.67
A.人地矛盾日益严重B.农业生产力得到革命性发展
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D.人口增长缘于大量海外移民
2024-04-12更新 | 219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华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两则不同时期的谚语,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变化。这一变化(     
时期谚语
宋代苏湖熟,天下足。
明清湖广熟,天下足。
A.说明湖广取代江浙成为新的经济中心B.缓解了明清时期全国粮食缺口的态势
C.导致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转变D.缘于明清江浙地区广泛种植经济作物
2024-02-0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是棉作物传入中国的相关信息表。以下解读不正确的是(     
种类 原产地 传入时间 种植情况
木棉 未定 未定
树棉 南亚 3000年前
亚洲树棉(中国棉) 南亚 宋元间 经中国培育成为草棉
非洲草棉 非洲 公元初年
陆地棉 美洲 19世纪 逐渐取代中国棉的优势地位
A.新航路开辟推动棉花在中国推广种植
B.历史上棉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
C.新来物种和已有物种存在竞争与嬗替
D.棉作物推动并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2024-03-09更新 | 171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统计了中国古代某农书中的作物品种如下表。据此判断该农书应为(     
类别作物(括号内数字为书中记录的该作物的品种数量)
大田作物类稷(100)稻(92)瓜(24)芋(23)麦(19)黍(15)大豆(13)芥(13)粱(9)小豆(8)甘薯(3)
果木类枣(43)桃(44)李(51)梨(31)梅(30) 橘(23)杏(14)
其他类竹(44)茶(44)莲(22)
A.《氾胜之书》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农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两则日记,出自荷兰人的记载。据此推测“国姓爷”

日期

内容

1655年3月9日国姓爷将其船二十四艘派往东南亚各地,即巴达维亚七,东京二,暹罗十,广南(越南)四,马尼拉一。
1656年12月11日今年国姓爷的戎克船(古代一种帆船)六只曾自中国来抵柬埔寨,该船并将多量皮革及其他商品输往日本。
A.是荷兰亚洲贸易的竞争者B.垄断了丝银贸易
C.应该是七下西洋的郑和D.成功收复了台湾

6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下表所列信息,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②③①④B.③②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③④①
2023-04-2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清朝中期人口、耕地面积数据表。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时间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1753年1.84约49020.27
1784年2.86约50710.18
1812年3.34约52600.16
1851年4.32约50420.12
A.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B.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C.农业技术改进提高了粮食产量D.人口急剧增长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8 . 读下表,对表中人口数量异变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顺治十二年1655年1403万口《清世祖实录》卷九十六
乾隆六年1741年14341万口《清高宗实录》卷一百五十七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20047万口同前,卷六百七十七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30149万口同前,卷一千三百六十九
道光二十年1840年41281万口《清宣宗实录》卷三百四十三
①经济繁荣 ②新农作物品种推广种植 ③国土开发 ④农民起义、战争锐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3-26更新 | 327次组卷 | 8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下表为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徽州祁门土地买卖的货币使用情况。该情况出现的主原因是(     
时间契约张数使用通货类别和数量
洪武年间8宝钞7、银1
永乐年间16宝钞15、布1
宣德年间17宝钞4、布11、稻谷
正统年间48布29、稻谷2、银17
景泰年间12布2、银10
成化年间32银32
弘治年间14银14

A.大批工商业市镇的兴起B.地区性贸易网络核心的形成
C.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D.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
10 . 历史存留的信息承载着文明进步的脚印。下表所列中国古代文明的信息,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台谏合一、《天圣令》《梦溪笔谈》
光武中兴、党锢之祸、《伤寒杂病论》
提督四夷馆、“金花银”、《天工开物》
政事堂、羁縻州、《千金方》
A.②①④③B.④①②③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