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明中叶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商帮的出现,具有工商业性质的会馆大量出现并分布于各省。下表是山陕商人在部分省份的会馆分布表,据表格信息可知(     
山陕商人会馆分布表(部分)
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甘肃广东河南福建广西安徽河北北京
山西会馆6401702003626
陕西会馆0162881204000019
山陕会馆7156201222811220
总计1334342931234115845
A.会馆建立以共同利益为目的B.商帮的经济实践具有灵活性
C.南北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D.山陕商人经营范围北方为主
2024-01-2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黄石市、宜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比较下面两个表格,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洪武到正德年间白银开采数额 明后期从国外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额简表
A.明朝白银开采数额逐年增加B.西、葡通过海外贸易完成社会转型
C.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贸易D.明朝后期中国商品具有国际竞争力

3 .

朝代经济政治文化
曲辕犁普遍推广茶广泛种植均田制逐渐瓦解港口城市贸易繁荣,“海上丝绸之路”有所发展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考试以进士和明经为主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出现谏官
佛教进入全盛时代,刊印《金刚经》
诗歌步入鼎盛时期书法“颜筋柳骨”
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田制不立”,土地买卖频繁宋坊市界限打破,出现纸币交子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广泛设立
中央设三司使,地方设知州和通判州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体系形成,实行“糊名法”
出现谏院
理学兴起词、曲、话本逐渐兴起,出现南戏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主张“有意无法”
“三大发明”完成
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番薯引入中国,棉花广泛种植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苏州丝织业、佛山冶铁业出现使用雇佣劳动力的手工工场出现并发展明太祖禁止海外私人贸易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八股取士形成完备的科、道监察体系,出现厂卫制度心学成熟;出现“异端”思想家李贽世情小说盛行出现总结性科技巨著《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西方传教士来华

表格为中国唐、宋、明三朝若干历史事件简表。请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有位同学按此要求撰写了如下论文框架,请你帮他完成论文。

论题:一定时期的经济状况、政治状况与这一时期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

论点: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状况决定该时期的思想文化。

论述:唐朝封建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推动了唐朝思想文化的繁荣。经济上,唐朝农业工具改进,曲辕犁普遍推广,铁犁牛耕技术成熟,粮食产量提高,为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商业发展,对外贸易兴盛,中外交流频繁有利于唐朝广泛吸收外来文化,推动了唐朝思想文化的发展。政治上,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加强了君权,三省分工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政治稳定,为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选官制度上发展了科举制,而且科举考试以诗取士,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宋朝经济政治的发展推动了宋朝文化的繁荣。           ……

明朝的经济政治状况推动明朝形成特定的思想文化。           总之,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之间联系密切,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中国古代的文化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

2018-12-0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历史试卷

4 . 下表为清代汉口会馆公所分类统计情况。表中同业组织的数量变化反映出(     

时段

行业类型

组织类型

名称

商业

手工业

日常服务业

同乡

同业

兼同乡、同业性质

会馆

公所

其他

顺康雍

14

1

7

4

4

7

4

4

乾嘉道

22

4

1

13

10

4

8

13

6

咸同

18

5

3

3

21

2

3

11

11

光宣

23

7

2

4

22

6

2

18

13

合计

76

17

6

27

57

16

20

46

34

A.专业化生产的发展B.政府重视工商业的管理
C.商业资本快速扩张D.会馆群体价值取向趋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澳大利亚学者安东尼·瑞德根据东南亚诸国所存档案文献,对东南亚诸国向明廷朝贡的情况作了详细研究(如下表)。该表折射出明朝(     
1400-1489年东南亚国家向明朝贡情况统计一览表(单位:次)

             国家

年份

瓜哇

暹罗

占婆

柬埔寨

马六甲

文莱

菲律宾

1400-1429

30

27

23

7

16

9

9

1430-1459

15

9

22


8



1460-1489

3

8

10


3



A.对外交往趋于保守B.限制私人海外贸易
C.宗藩关系逐渐瓦解D.丧失东方大国地位
2024-05-13更新 | 376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16世纪70—90年代输入中国的白银数量,据此推知(     
时间平均每年输入的白银/千克
1571—1575年41048
1576—1580年124050
1581—1585年187591
1586—1590年202453
1591—1595年218506
A.朝贡贸易遭到政府摒弃B.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兴起
C.政府财政危机得以解决D.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2024-02-1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反映了清朝康熙初年至道光初年人口、耕地及人均耕地的变化情况。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时间人口(百万)耕地人均耕地(亩)
康熙元年(1661年)42.53485.226.34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81.65555.956.76
乾隆十八年(1753年)183.68677.583.69
道光二年(1822年)372.46696.921.82
A.粮食亩产呈现增长趋势B.封建盛世里潜伏着危机
C.社会转型条件渐趋成熟D.广大民众生活富足安逸
8 . 下表为清朝时期部分县志中记录的关于玉米种植的情况,据此可知(     
文献相关记录
《分水县志》苞芦,俗呼箓谷,邑向无此种,乾隆间江闽游民入境租山刨种。
《宣平县志》宣初无此物(玉米),乾隆四五十年间,安徽人来此,向土著租赁垦辟。
《开化县志》苞芦,种自安庆来,近年处处种之。
《嵩县志》今嵩民日用,近城者以麦、粟为主,菽辅之;其山民玉、黍为主,麦、粟辅之。
A.玉米已成为清朝主要粮食作物B.清政府成功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C.玉米传入带来广泛的社会影响D.清政府积极引进西方的农作物
2024-01-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清代不同年份山东地区人均耕地情况(单位:亩)。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山东地区(     

年份

顺治十八年
(1661年)
康熙二十四年
(1685年)
雍正二年
(1724年)
乾隆三十一年
(1766年)
嘉庆十七年
(1812 年)

人均耕地

8.69

9.04

4.74

3.77

3.39

A.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长B.农耕经济陷入停滞
C.粮食种植结构可能发生变化D.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康熙皇帝在与大学士等官员的一次谈话中说:当时“田亩多归缙绅豪富之家”,“约计小民有恒业者十之三四耳”。下表为安徽休宁县某地占地情况。
年代
土地占有情况
康熙四十五年
(1706)
康熙五十五年
(1716)
乾隆二十六年
(1761)
0—1亩35 户23.97%40户27.40%25户21.55%
1—10 亩82 户56.17%79户54.11%68户58.62%
10—25 亩27户18.49%25 户17.12%18 户15.52%
25 亩以上2户1.37%2户1.37%5 户4.31%
合 计146 户100%146 户100%116 户100%

——章有义《明清徽州土地关系研究》


以上材料表明(     
A.该地情况印证康熙皇帝的判断B.该地情况反映了国家政策变化
C.清代的土地占有并未趋向集中D.清代的土地状况各地可能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