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史学家考证曹操在世时曾吩咐待他死后多建疑冢以免遭后人挖掘,而七十二疑冢早在曹操之前民间就有传说。但后世著述的《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为彰显曹操多疑本性,大多将曹操与七十二疑冢直接联系在一起。这表明
A.文学的史料价值有折扣
B.曹操墓与疑冢毫无关系
C.曹操形象纯属文人杜撰
D.文学记载并不真实可信
2 . 清代学者章学诚针对“史家三长”的理解时说到:“义理存乎识,词章存乎才,征实存乎学”。关于“识”和“学”,他的见解得到了公认。下列表述符合“识”的是(     
A.作为作史的技术,集中表现为研究和写作的水平
B.无论是考订史实还是阐发其意义,需有独立判断
C.研究历史需有广博的史料,并对史料进行细密的考证
D.保持头脑有如一面明镜,才能如实反映出生活的现实
3 . 在治史方法上,以顾炎武为代表的明末清初思想家认为史家的任务就是要“述往事,勖来者”“述往事以为来者师”,史学要“引古筹今”“鉴往训今”,史家要博古通今,成“一家之言”。材料旨在(     
A.强调史学为现实服务的功能,主张经世致用
B.阐明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认识
C.批判传统史观的束缚,注重叙述重大影响力的事件
D.揭示实地调研、对史料求源等方法对史事考证的重要性
2024-04-3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G5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有史料这样描述17世纪苏州发生的新变化:“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对这一变化解读最准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发展较为迅速B.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的崛起
C.新型生产关系的出现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28年,江苏巡抚陶澍奏称:“苏城(苏州)为百货聚集之区,银钱交易全藉商贾流通。向来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处每年来苏办货,约可到银数百万两。……自上年秋冬至今,各省商贾俱系汇票往来,并无现银运到。”该史料可用于说明当时的苏州(     
A.传统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大量使用自由雇佣劳动力
C.纸币成为主流支付手段D.长途和大额贸易有所发展
6 . 《明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纺织)面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这则史料能够说明的是(       
A.官营手工业发展很迅速B.农产品商品化日益明显
C.重农抑商观念彻底改变D.出现雇佣劳动生产方式
2023-01-14更新 | 101次组卷 | 29卷引用:浙江省台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统练历史试题
7 . 清代乾嘉时期《鄞县志》记载:“御麦(玉米)俗呼六谷,土人谓五谷之外又一种也。”但据光绪时期《奉化县志》记载:“《鄞志》作六谷,……其说无据,盖陆乃陆地之陆(注:宁波方言中“六”和“陆”读音相同),此种多产于山,故名陆谷。”对这一争议理解最准确的是(     
A.需要实物史料的支持才能结束争议B.方言阻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C.对玉米这一新作物的认识逐渐丰富D.玉米传播路线不同导致称呼各异
2021高三下·福建·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文献记载,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陈宏谋“募间人种红薯”:江西大广县知县余光璧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并“告以种法”。上述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富民思想的践行B.新农作物的传播C.饮食结构的改变D.人地矛盾的加剧
2021-11-09更新 | 1025次组卷 | 28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自南宋至明,孙悟空形象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孙悟空的形象塑造(  )
出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南宋)《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元)《西游记》小说(明)
形象特点“妖精”,取经过程中的护法,学问渊博、文质彬彬“白衣秀才猴行者”。身上残留妖性较浓,但开始向着平民化倾斜。剔除市井小民恶劣负面形象,抽离妖性,从桀骜不驯的齐天大圣转变为遵守道德良知的神猴。
A.因阶级立场不同而不同B.因作者知识层次不同而不同
C.因时代环境不同而变化D.因史料掌握程度不同而不同
2020-10-15更新 | 361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2年浙江省普通高中联合历史素养大赛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嘉靖九年(1530年)正月,兵部尚书李承勋上言,希望皇帝“思小民衣食之孔艰,皆以重本抑末为主”,明世宗“嘉纳其言,下所司议行”。这表明当时(       
A.统治阶层否认工商业的价值B.人地之间矛盾较为尖锐
C.传统民本治国理念得到传承D.政府注重对小农的教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