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陈确(1604-1677)是明清之际的理学家,提倡经世实学,对农业有一定的关注。他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农焉而已矣士力学,农力耕,二者皆本务也。他将形而上的“天理”载之于具体的家庭日用,遵从耕读传统,强调农业是治生的根本途径。鉴于水利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陈确积极句当政者呼吁兴修水利,并以人之疾病为喻,认为兴修水利要及早而行,方可减少水利设施修筑的难度。在对农民面临的生产环境、赋税压力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困猴络予关注的同时,他指出:“族葬不限世数,子孙昭穆置穴,地尽斯止。计三亩之坟,便可葬有相。”

--摘编自李志坚《陈确的农学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陈确的农业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确农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2 . 道德观是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不同,学者对道德观的看法则有了新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注:不会去享受);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里仁》

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五代而实八姓,其三出于丐养。盖其大者取天下,其次立功名、位将相,岂非因时之隙,以利合而相资者邪!

——欧阳修《新五代史》

材料三

大凡自正心诚意以及乎天下,则其本领便大。……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未有

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仁义礼智,性之大目,皆是形而上者,岂可分也!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四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于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

——顾炎武《日知录》

道无定体,学贵适用,奈何今之人执一以为道,使学道与事功判为两途。事功而不出于道,则机智用事而流于伪;道不能达之事功,论其学则有,适于用则无,讲一身之行为则似是,救国家之急难则非也,岂真儒哉!

——《黄宗羲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董仲舒思想的共同点。指出董仲舒重教化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代时期社会存在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材料三中朱熹提出什么观点?

(3)材料四明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

3 .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句话体现了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李贽
4 . 道德观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不同的时代,思想家们对其有不同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极为倡导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摘编自杨荣国《中国古代思想史》

材料二 王阳明认为“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反对宋儒把知与行看作两事,认为“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阳明学的学术大旨以注重自我,不受传统之藩篱为特色。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顾炎武《日知录》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应具备的品德。这样的道德观集中体现了孔子哪一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和阳明学说的特色。
(3)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倡导的道德观。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道德观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下列观点出自王夫之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无其器则无其道”“非器则道无所寓”

6 .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提出了哪些主张?这些措施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认识论?
(3)据材料三,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其思想出现的政治、经济原因是什么?
(4)据材料四,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2019-10-2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主张
A.是李贽思想的精华部分
B.区别王朝政权与国家概念
C.具有了近代“民权”意识
D.体现了众治的主张
2019-11-1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