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顾炎武严厉批判魏末正始(240—248年)名士,认为他们“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导致“国亡于上,教沦于下,羌、戎互僭,君臣屡易,非林下诸贤之咎而谁咎哉”。这说明顾炎武意在(     
A.否定魏晋玄学崇尚空谈B.捍卫传统儒家三纲五常
C.重实践以恢复明朝统治D.借鉴历史解决现实问题
2 . 清初思想家唐甄认为:“为政之道,必先田市,死刑次之,盗贼次之……农安于田,贾安于市,财用足,礼义兴,不轻犯法,是去残去盗之本也。”该思想(     
A.继承并发展了传统儒家学说B.根源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C.意在维护小农经济主体地位D.体现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
2023-05-25更新 | 467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2019-01-30更新 | 3498次组卷 | 48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云南省安宁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王阳明认为:“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这表明心学思想(     
A.提倡追求个性自由B.强调探究客观世界
C.激励人们奋发进取D.引导人们学以致用
5 . 李贽认为儒家道统说是统治者打击异端、推行文化专制的工具,并不存在什么圣圣相传的序列,甚至发出宋代理学家承续儒家道统却国力衰弱,“反不如彼之失传者哉?”的质疑。他反对独尊儒学,认为百家之学各有所长。李贽的观点(     
A.动摇了程朱理学正统地位B.是明清社会巨变的体现
C.力图回归儒学思想的本原D.是中国民主思想的滥觞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14—18世纪中外文化发展简表

时间中国外国
14—16世纪王实甫创作《西厢记》,表现青年男女反叛传统礼教、争取爱情自由的心声。 
王祯编撰《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
彼特拉克撰写抒情诗集《歌集》,直言不讳地抨击教会,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
哥白尼完成《天体运行论》,系统介绍“太阳中心说”。
17—18世纪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
黄宗羲著有《明夷待访录》,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曹雪芹的《红楼梦》将古典主义文学推向高峰。
乾隆后期,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莎士比亚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哈姆雷特》精心塑造了人文主义者形象。
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
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对封建社会制度、道德、宗教等展开无情批判。

——据陈文海、谢放《中外文化发展历程》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7 . 王阳明说:“人皆有良知,圣人之学,就是致此良知。自然而致的是圣人,勉强而致的是贤人,不肯致的是愚人。虽是愚人,只要他肯致良知,就和圣人无异。此良知所以为圣愚之同具备,而皆可为尧舜者,以此也。”王阳明此论(     
A.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B.全面否定了传统伦理道德
C.反映出明末社会的动荡D.力主重建古圣先王的功业
8 . 明人王艮说:“天性之体,本是活泼;鸢飞鱼跃,便是此体。”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顾炎武提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的“人必有私”说。这些主张反映了当时(     
A.传统儒学发生质的飞跃B.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发展
C.追求个性自由成为风尚D.士人对理学思想的反思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明代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专注“致良知”,认为“良知”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需要重新发现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据此可知,王阳明(     
A.提倡个性自由B.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C.抨击君主专制D.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2023-11-09更新 | 348次组卷 | 9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明末清初,黄宗羲的著作《明夷待访录》中的“夷”一般表示“和平与秩序”之义。因此,“明夷”从字面上理解,表示这本书的主题是“探究明治(之道)”。这反映出作者(     
A.追求道家政治的理想B.深受民主思想的影响
C.反抗满清统治的决心D.注重社会现实的研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